海右
泛指黄海、东海的近海地区。以在大海之右(西),故名。元置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治婺州路(今浙江金华市)。明置海右道,治济南府 (治今山东济南市)。
泛指黄海、东海的近海地区,以其在大海之右(西),故名。元置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驻婺州路(治今浙江金华市);明置海右道,驻济南府(治今山东济南市)。
泛指黄海、东海的近海地区。以在大海之右(西),故名。元置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治婺州路(今浙江金华市)。明置海右道,治济南府 (治今山东济南市)。
泛指黄海、东海的近海地区,以其在大海之右(西),故名。元置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驻婺州路(治今浙江金华市);明置海右道,驻济南府(治今山东济南市)。
即画邑。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后汉书·耿弇列传》:“弇进军画中,居二城之间。” 李贤注: “画中,邑名也。……故城在今西安城东南。有澅水,因名焉。”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三十二里安居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随州西有安居店镇。
即金渊县。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隋书·地理志》 作 “金泉县”。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在今广西武鸣县南。《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紫金岭 “在县南二十里”。
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北杨坡头。1941年陕甘宁边区新正县迁治于此。
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东豫州置,治所在广陵城 (今河南息县)。隋大业二年 (606)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元年 (627) 废。金泰和八年 (1208) 复置,蒙古中统三年 (
即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辣镇。《舆地纪胜》卷113横州:古辣场“在永定县北一百十里。又有古辣铺”。南宋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东南古辣。属横州。元废。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产海盐。明置盐课司。《明 一统志》 卷82廉州府: 海北盐课提举司 “旧在雷州府。洪武初迁于石康县西,领白沙等十五盐课司”。后废。
又名桓公城。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北十里。东汉废。《水经·浊漳水注》:邯沟“历邯沟故城东, 盖因沟以氏县也。《地理风俗记》: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邯沟城,故县也”。西汉地节二年(前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