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川县
隋大业元年 (605) 改江阳县置,为泸州治。治所在今四川泸州市。《寰宇记》 卷88泸州:“远取泸川为名。” 县以此名。三年 (607) 为泸川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为泸州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 废入泸州。
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江阳县置,治今四川省泸州市。为泸川郡治。唐为泸州治。宋为泸州军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
隋大业元年 (605) 改江阳县置,为泸州治。治所在今四川泸州市。《寰宇记》 卷88泸州:“远取泸川为名。” 县以此名。三年 (607) 为泸川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为泸州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 废入泸州。
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江阳县置,治今四川省泸州市。为泸川郡治。唐为泸州治。宋为泸州军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
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双滘镇南。《清一统志·广东统部》: 阳春营有把总驻鹅公汛。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即今云南泸西县。宋大理属石城郡。元改广西路。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泸西县。属石城郡。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置广西路。
古岛屿名。即今加里曼丹西南之格兰岛。古为泉州至爪哇海上交通线所经。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有专条记述。《元史·史弼传》 作勾阑山。《元史·爪哇传》 作构栏山。明费信《星槎胜览》作交栏山。
①即古水。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 《明一统志》 卷72播州宣慰司: 洪江 “在宣慰司 (今遵义市) 东四十里。源出大楼山,合仁水入乌江”。②即今贵州施秉县南之清水江。《方舆纪要》 卷1
在今江西石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洪石岩在 “县南四十里。攀磴而入,石门宽衍如屋,有甘泉涌出。其北曰倒岩,转而南为狮子岩。四面峭壁,路止 一线”。
1913年改永宁直隶州置,属四川永宁道。治所即今四川叙永县。县取叙州、永宁各一字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16年蔡锷率护国军由黔入蜀,经此北上。1935年红军长征由古蔺县横穿县境西进,均留下不少
北魏神䴥元年 (428) 置, 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太平真君二年 (441) 降为禽昌县。北魏神䴥元年(428年)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因太武帝擒赫连昌于此,故名。辖境相当
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十八里铺乡。清乾隆年间置驿。
又名招苏城。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招苏台河右岸。为金天德二年 (1150) 以后韩州城遗址。村名。在吉林省梨树县中部。属白山乡。人口800。因古城得名。主产玉米。梨桑公路经此。偏脸古城系辽、金时所筑,因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水经·泗水注》:“泗水南径高平山。山东西十里,南北五里,高四里,与众山相连。其山最高顶上方平,故谓之高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