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泌阳县

泌阳县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上马县置,属淮安郡。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乾元元年 (758) 属唐州。明洪武二年 (1369) 省入唐州。

②明洪武十三年 (1380) 以故比阳县地置,属南阳府。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古县名。(1)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上马县置,治今河南省唐河县。属唐州。唐末为泌州治。五代唐以后为唐州治。明初省入唐州。(2)今县名。在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 2682 平方千米。人口95.4万。辖6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泌水镇。因位于泌水(今泌阳河)北岸得名。《太平寰宇记》唐州泌阳县:“以地有泌水经其阳,故以名之。”战国属楚。秦属南阳郡。西汉置比阳县,治今泌阳县城,属南阳郡。东汉、三国、西晋因之。北魏延兴二年(472年)改比阳县为阳平县,并置东荆州。西魏改东荆州为淮州。隋开皇初改阳平县为饶良县;五年(585年)改淮州为显州。大业二年改饶良县为比阳县,改显州为淮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显州,贞观九年(635年)改显州为唐州(治今泌阳县城),天宝初改置淮安郡,乾元初复名唐州,天祐三年(906年)唐州迁治泌阳县(今唐河县城),比阳县属唐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比阳县入泌阳县(即今唐河县)。明洪武初废泌阳县入唐州,十三年(1380年)复置泌阳县,治今泌阳县城,属南阳府。清因之。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南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伏牛山、桐柏山低山丘陵和南阳盆地东部岗地平原区。泌阳河、沙河分别注入汉水和淮河。建有宋家场水库和板桥水库。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烟叶。矿产有石油、铁、钾、萤石、大理石、水晶石等。工业有制药、化肥、酿酒、榨油、罐头、农机修配、食品加工等。明泌铁路和确内、南驻,许泌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蒋庄遗址、太子岭遗址、老康庄遗址、吴王冢、焦芳坟、铜峰等。


猜你喜欢

  • 常丰 (豐) 堰

    在今江苏盐城市至阜宁县间串场河东岸,为捍海堰的一段。《新唐书·地理志》 山阳县: “有常丰堰,大历中,黜陟使李承置以溉田。” 今为范公堤北段。

  • 岩门砦

    ①即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十一里岩门镇。明置岩门巡司。清改驻县丞。②在今贵州黄平县东南岩门司。清顺治十年(1653) 改设岩门长官司。

  • 余暨县

    西汉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萧山市。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为永兴县。古县名。本春秋吴王阖闾弟夫概封邑。汉置县,治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属会稽郡。三国吴初改名永兴县。

  • 良庆墟

    在今广西邕宁县西良庆镇。民国《邕宁县志》卷2:良庆墟“滨河转运便利,颇盛”。

  • 左乡郡

    北魏置,属荆州。治所在左南乡县(今河南淅川县南)。西魏改为秀山郡。

  • 本溪湖山

    在今辽宁本溪市城西二里,太子河北岸。《清一统志·奉天府一》:本溪湖山“在辽阳州东一百二十里。峰峦回抱,多产煤铁”。

  • 三封县

    西汉置,属朔方郡。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包尔套勒盖农场麻弥图古城。东汉末废。后赵复置,仍属朔方郡。北魏废。古县名。西汉元狩三年(前120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西北哈腾套海苏木麻弥图庙古城。属

  • 慕善镇

    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庙前镇,为九华山北大门。《清一统志·池州府一》: 慕善镇 “在青阳县西南二十五里。俗名五显庙。前通五溪河”。古镇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五溪。

  • 务卜塘

    即今贵州织金县西南务卜村。清设务卜汛,有外委驻此。

  • 桓公沟

    在今山东西南部。东晋太和四年 (369)桓温北伐时所开。据 《水经·济水注》 载: 桓公沟是疏导薛训渚 (在今嘉祥县治萌山下) 分南北流,北流一支注入巨野泽,南流一支注入黄水,黄水原自巨野泽流出注入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