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阳三城

河阳三城

①唐时称河阳县治北中城及毗邻之中潬城、南城为河阳三城。三城皆濒临黄河。北中城,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筑,在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黄河北岸。北齐置行台,北周置河阳镇,隋移河阳县治此。唐建中二年 (781) 置河阳三节度使,会昌三年 (843) 兼置孟州。金大定中毁于河水,后复筑,称下孟州。中潬城,东魏元象元年 (538)筑,在北中城南黄河中沙洲上,并于此设河阳关。北宋嘉祐八年 (1063) 为河水所毁。南城,东魏元象二年 (539) 筑,在中潬城南黄河南岸 (今河南孟津县东老城)。黄河二派流贯三城之间,有河桥相连,为洛阳北面津要。自北魏至五代,历为军事重镇。

②唐方镇名。建中二年 (781) 置河阳三城节度使,又称怀卫节度使,治河阳县 (今河南孟县南)。领怀、卫二州及河南府河阳、河清、济源、温、汜水五县。元和九年 (814) 增领汝州,并移治汝州 (今河南汝州市)。十三年 (818) 汝州改属东畿都防御使,罢河阳节度。会昌三年 (843)复置河阳节度,并于河阳置孟州,为河阳节度治所。


指唐代河阳县(今河南孟州市西)境内的北中城、中城和南城。北中城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南、黄河北岸,筑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北齐曾于此置行台,北周改河阳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徙河阳县于此。唐建中二年(781年)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治,会昌三年(843年)又增置孟州治此。金大定中为河水冲决。中城位于北中城南、黄河中沙洲上,筑于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毁于河水。南城位于中城之南、黄河南岸,与中城同一年筑。三城之间有河桥相连,黄河两派流贯其间。自北魏至五代,当洛阳北面津要,为军事重镇。


猜你喜欢

  • 和庄泉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方舆纪要》 卷31新泰县: 和庄泉,“ 《志》 云,县境凡十四泉,俱西流,注于汶河”。

  • 崇业郡

    建置不详。北周属隋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内。隋初废。

  • 渤海

    又作勃海。位于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间。先秦古籍中已见于记载,如 《战国策· 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 ‘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即是。《史

  • 万城市

    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北四十二里万城乡。清光绪《荆州府志》卷4《乡镇》:“万城市,在(江陵)县西五十里。”

  • 洪崖堡

    明置,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灵山县: 洪崖堡 “在县北三十里”。清改为洪崖营。

  • 郫江

    战国秦蜀守李冰开凿。相当今四川成都平原之柏条河。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 “ (李)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史记·河渠书》: “穿二江成都之中。” 正义引 《括地志》:

  • 王哥庄

    又作王戈庄。即今山东胶南市。旧属胶县,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于此置珠山县。1946年改名胶南县。1990年改设胶南市。集镇名。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东北部。属王哥庄街道办事处。人口2570。为原王哥庄

  • 卫辉路

    蒙古中统元年(1260)改卫州置,治所在汲县(今河南卫辉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淇县、获嘉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1638)改为卫辉府。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升卫州置,治汲县(今河南卫

  • 刘武七营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方舆纪要》卷48:“刘裕伐姚浤、檀道济、王镇恶,滨河带险,造大小七营,是也。”

  • 盐仓

    ①即三门仓。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五里黄河北岸下仓村,今已沦入水库中。《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于三门 “西置盐仓,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险”。②在今甘肃泾川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