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口

河口

在今湖北英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26英山县 “皮家店” 条下: “河口巡司,旧在县东三十里。亦元废。”


(1)集镇名。(1)在安徽省太湖县西北部。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800。 因处半街、徐冲两河汇流处,故名。产稻、小麦、甘薯、茶叶、生漆等。有综合加工、砖瓦等厂。太岳公路经此。(2)在安徽省石台县东部、毛坦河北岸。属七都镇。人口350。原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毛坦河、岳坑(河)交汇处得名两河口,简称河口。有天然保健品、竹木加工等厂。村落沿公路两侧呈矩形分布。大青公路经此。村西南毕家为明毕锵故里。(3)在湖南省绥宁县城西部、河口溪汇入巫水处。河口苗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 地以溪得名。街区沿溪两岸分布。产木材、楠竹、玉兰片、香菇、木耳、猪、牛、羊。有农机、竹木加工厂。绥洪公路经此。巫水可通航。(4)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中部偏北。属河口街道办事处。人口 2200。 原河口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处南山河与源于云坑的小河交汇处,故名。地处西江南岸丘陵区。主产稻、茶叶、香蕉等。有石料建材、石料工艺、陶瓷、制砖、家具等厂。325国道经此。三茂铁路云腰支线经此设站。(5)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部。人口 1100。 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因地处牛栏江出寻甸坝子处,俗称大河口,简称河口。产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蚕茧等。公路通县城接寻迤公路。(2)村名。(1)在江苏省高邮市东部、北澄子河与海陵溪交汇处。属甘垛镇。人口 1400。 因地处北澄子河、海陵溪和大启河交汇处得名。有粮食加工、复合肥等厂。高兴盐公路经此。北澄子河上设有河口大桥,有公路通汤庄。(2)在安徽省怀宁县东南部,皖河入长江口。属海口镇。人口 1300。 为县主要棉花产区。沿江水域有白鳍豚和鲥鱼。通水运。


猜你喜欢

  • 转斗湾市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转斗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转斗湾,在 (钟祥县) 城北七十五里。”

  • 登梯山

    在今河北涞源县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44广昌县: 登梯山 “山路险峻,直上如梯,亦名登梯岭”。

  • 浛洸司

    即含洸。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光镇。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洭浦关”条内: “县西有浛洸巡司,即旧含光县也。扼五山径、大小枫林之冲,皆为要害。”

  • 团圆山

    在今山西石楼县西北。《寰宇记》卷48石楼县:“团圆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东西一百八里。其山顶高而团圆。”

  • 渔子山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11 “瑞屏山” 条下载: “渔子山 上有大冢,相传为黄帝陵也。其北有渔子山堡,与密云县熊儿峪相接。”

  • 赤光县

    1934年8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延川县西部析置,治永平镇(今陕西延川县西北永坪镇)。1935年1月改名延川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5年初由陕西省延川县西部析置,治今延川县永坪镇。寻即仍并入延川县。

  • 阳翟郡

    东魏兴和元年(539)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隋开皇初废。东魏兴和元年(539年)置,治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 坎椽子沟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波谢特东北。清属宁古塔副都统。清聂士成《东省与韩俄交界道路表》:“司落于云克即土拉子,又十五里七分五至阿利则那,即坎椽子沟。”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

  • 上坪寨

    在今江西永新县南三十五里。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江西省永新县东南。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巡检司于此。清因之。后废。

  • 七龟山

    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1眉州:七龟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南北两山对峙,延亘十余里,中平坦,有七山罗列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