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汾阴脽

汾阴脽

又作魏脽。为汾水之南一土阜,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镇庙前村北。《史记·封禅书》 作“汾阴脽丘”。《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师古注引如淳曰:“脽者,河之东岸特堆掘,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余丈。汾阴县治脽之上,后土祠在县西,汾在脽之北,西流与河合。”又《水经·河水注》:“河水东际汾阴脽。”《汾水注》:“汾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谓之汾阴脽。”皆此。明、清时期荣河附近黄河多次东西摆动,脽遂崩圯入河。


史记·封禅书》作“汾阴脽丘”,《汉书·武帝纪》及《郊祀志》作“汾阴脽”。汾水之南的一条土阜,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年)“立后土祠汾阴脽上”。颜师古注引苏林曰:“脽音谁。”如淳曰:“河之东岸特脽掘,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余丈。汾阴县在脽之上,后土祠在县西,汾在脽之北,西流与河合。”《水经注·河水》:“河水东际汾阴脽。”《汾水》:“汾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谓之汾阴脽。”又称魏脽,见《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汾脽本魏地之境,故云魏脽也。”明、清时荣河附近黄河多次东西摆动,脽遂崩圮入河。


猜你喜欢

  • 零仃洋

    即零丁洋。今广东珠江口伶仃洋。

  • 武侯山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元和志》 卷31灵池县: 武侯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元丰九域志》 卷7: 灵泉县 “有武侯山”。

  • 铜安砦

    北宋置,属辰溪县。即今湖南怀化市东六十四里铜湾镇。后改属沅州。

  • 土默特右翼旗

    亦名归化城土默特右翼都统旗。后金崇德元年(1635)分归化城土默特部置,设都统,后属绥远将军。治所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1949年并入土默特左翼旗,改为土默特旗。古旧旗名。清顺治五年(1

  • 方期驿

    唐置,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旧唐书·地理志》 剑门县:圣历二年(699)“于方期驿城置剑门县”。

  • 竹格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贞观元年(627)废入新昌县。

  • 龙目山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方舆纪要》卷91长兴县:龙目山“在县西百里。山岭高五百余丈,与江南广德州接界”。

  • 沉犀驿

    在今四川犍为县。《方舆纪要》卷72犍为县:沉犀驿“在县城南,水驿也”。

  • 鱼皮部

    清初又称使犬部。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下游地区。包括赫哲,费雅喀、库页等族。清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 衣朗哈喇 “又东北五六百里为呼儿喀; 又六百里为黑斤; 又六百里为非牙哈; 总名乌稽鞑

  • 浩溪站

    元置,在今江西泰和县西南浩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