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汝南县

汝南县

①东晋太元年间降汝南侨郡置,属江夏郡。治所在涂口(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梁置,属寻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隋平陈并入寻阳县。

③南朝梁置,为定州弋阳郡治。治所在蒙笼城(今湖北麻城市东北)。隋废。

④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北二十里赵官营。永安元年(528)属汝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属伊州。大业初属襄城郡。大业末废。

⑤隋开皇初改龙山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河南郏县东南。十八年(598)改为辅城县。

⑥唐贞元七年(791)置,属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三十里。元和十三年(818)废。

⑦1913年改汝阳县置,属河南豫南道。治所即今河南汝南县。1914年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古县名。(1)东晋降汝南郡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属荆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江夏县。(2)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北。属汝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属襄城郡。大业末又废。(3)南朝梁置,治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属江州。隋开皇中废。(4)隋开皇初改龙山县置,治今河南省郏县东南。属伊州。十八年改名辅城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 1306 平方千米。人口77.7万。辖8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汝宁镇。因其大部地域在汝水之南得名。西周挚国地。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汝南郡,治今上蔡县城西南。其后治所屡迁,东晋时从汝阳县(今商水县城西北)迁治悬瓠城(即今汝南县城),后废。南朝宋元嘉末侨置司州,治悬瓠城。北魏献文帝时改司州为豫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为舒州。隋初复改豫州,后改豫州为溱州。大业初置汝阳县(治今汝南县城);并改溱州为蔡州,治汝阳县。后改为汝南郡。唐初改汝南郡为豫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762年)改为蔡州,贞元七年(791年)析汝阳县置汝南县(治今汝南县城西),元和十三年(818年)废汝南县。1913年改汝阳县为汝南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信阳专区。1950年析汝南县城置汝南市,1951年废市,属信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淮河冲积湖积平原,地势平坦。汝河、溱头河、吕岗河流经境内,文殊河流经南部边缘,县境北部有宿鸭湖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芝麻、大豆、油菜籽等。有化肥、水泥、酿酒、制鞋、食品加工等厂。驻汝铁路经县西部和中部,开龚、驻新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有悟颖塔、汝河石桥、刘备台、天堂寺遗址、南海寺等。


猜你喜欢

  • 麻地沟

    即今陕西府谷县东北麻镇。清置巡司于此。民国初改为县佐。

  • 东亭湖

    又名浴兵池、东湖。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东亭湖“在朝阳门外三十里。张王兴迹之所。王先开一池, 曰浴兵池,今呼为东亭湖”。《方舆纪要》卷29广德州:东亭湖“在州东南三十里。

  • 彭家门

    古海峡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邦加岛之间的和邦加海峡。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旧港 “自淡港入彭家门,民以竹代舟”。

  • 可汗浮图城

    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旧唐书·高昌传》:“初西突厥遣其叶护屯兵于可汗浮图城。”唐贞观十四年(640)置庭州于此。又称浮图城。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隋时为西突厥泥伏莎钵

  • 冻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下冻镇。元分为上、下冻二州,后又合为上下冻州。宋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下冻。元初分置为上冻、下冻两州,后又合为冻州。

  • 龙头寺

    元建,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畔东南曼陀山东麓。为喇嘛教寺院。

  • 林则徐墓

    在今福建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麓。林则徐 (1785—1850) 字少穆,侯官 (今福州市) 人。我国清代民族英雄。力主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 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严令英美烟贩缴出***

  • 贵端城

    在今辽宁抚顺市浑河北岸高尔山前。《新唐书·薛仁贵传》: 显庆三年 (658),“诏副程名振经略辽东,破高丽于贵端城”。辽为贵德城。

  • 洛要镇

    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2赣榆县: 洛要镇在 “县东南六十里。后魏洛要县盖置于此”。

  • 张家泽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方舆纪要》卷16大名县:张家泽在“县东二里。鱼藻繁衍,冬夏不涸。《志》云:昔有县令张珩者,结庐读书泽上,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