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汕头市

汕头市

1930年升汕头为市,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汕头市。


简称汕。在广东省东部沿海。面积 2130.2 平方千米(市辖区312.8平方千米)。人口484.6万(市辖区477.3万)。全国著名侨乡之一。辖金平、濠江、龙湖、潮阳、潮南、澄海六区和南澳县。市人民政府驻金平区。原为澄海县地。明代称为沙汕,清康熙时称沙汕头。因处韩江三角洲之沙堤上,常设栅捕鱼,故名沙汕头。后简为汕头。咸丰八年(1858年)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后,辟为商埠。1921年与澄海分治,置汕头市政厅。1930年建市(县级),1949年升为省辖市(地级)。1955年设粤东行政区为驻地。1956年为汕头专区驻地,1970年为汕头地区驻地。1975年潮阳县达濠岛并入,升地级市,为汕头地区驻地。1981年划市东一部分为经济特区。1983年撤销汕头地区,所领县大部归属汕头市。1989年潮州、饶平分出另设,1991年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整个市区,原市区六个区并为龙湖、金园、升平、达濠四区。同年揭阳、揭西、惠来、普宁分出另设揭阳市。1994年澄海撤县设市,划潮阳市河浦镇入汕头市区,设河浦区。2003年撤销升平、金园二区,设立金平区;撤销河浦、达濠二区,设立濠江区;新设潮阳、潮南、澄海三区。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的粤东沿海。大部分为韩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凤凰髻峰海拔 1497 米,是全市最高峰。海岸线长,海岸沙积地形发育。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人多地少,精耕细作。农产稻、甘蔗、花生、黄麻、红麻、大豆、菠萝、荔枝、香蕉。潮汕平原为全国著名粮食高产区。潮州柑、凤凰茶享有盛名。沿海捕捞业和养殖业发达,为广东重要渔产区之一。工业以轻工、塑料加工、食品为主。超声电子仪器与感光材料生产著名。抽纱、潮绣、彩瓷、木雕、贝雕为传统手工艺品。324、206国道贯通全境,韩江、榕江、练江及沿海通航。汕头港是著名港口。汕头机场有多条航线通广州、香港、曼谷等地。名胜古迹有大颠祖师塔、文塔、崎碌炮台、大莱芜炮台、猎屿铳城、石等。纪念地有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政治部旧址、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会公署旧址、潮阳红宫红场和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等。


猜你喜欢

  • 琼山县

    隋末置,属珠崖郡。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旧州镇。《舆地纪胜》 卷 124 引 《元和志》: “以县西六里琼山以为名。” 唐贞观五年(631) 为琼州治。乾封后废。贞元五年 (789) 复置。北宋熙宁

  • 行流集

    又作兴刘集。即今安徽阜阳市西北行流乡。清乾隆《阜阳县志》卷4:兴刘集在“西北乡三十五里,小黄河西岸”。光绪《大清帝国全图》安徽阜阳县西北有行流(集)。

  • 普格场

    即今四川普格县。民国 《西昌县志》 卷1: 普格场在 “县东南一百五十里”。1945年于此置普格设治局,1952年改为普格县。

  • 湟中城

    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滨临湟水。《水经·河水注》: “湟水东流径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 《资治通鉴》 卷67胡注: “湟水源出西海盐池之西北,东至金城允吾县入河。夹湟两岸之地,通谓之湟中。又有湟中

  • 渔洋

    在今福建福安市北。元置巡司于此。明景泰六年 (1455) 废。

  • 双庙湾

    即今陕西子洲县西后湾村。清光绪《绥德州志》卷2:“双庙湾“在城西一百一十里。延长五里。”

  • 格尔必齐河

    今俄罗斯赤塔州东南格尔必齐河,为石勒喀河小支流。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中俄 《尼布楚条约》 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

  • 汀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汀州路置,属福建省。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县)。辖境相当今福建武夷山脉以东,明溪、清流、连城、上杭、永安等县市以西地区。1913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汀州路为府,属

  • 天塘溪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方舆纪要》卷105会同县:天塘溪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出文昌县界天塘岭,流入境,下流达乐会县,合万泉江”。

  • 阇员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智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元年 (627)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