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连县
1930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治所在涂坊(今福建长汀县南涂坊乡)。以长汀、连城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后迁驻赖坊(今长汀县南赖坊)。1931年12月裁撤。
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0年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以两县各一字为名。治今福建省长汀县涂坊,后迁赖坊(今长汀县汀州镇南)。1931年撤销。
1930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治所在涂坊(今福建长汀县南涂坊乡)。以长汀、连城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后迁驻赖坊(今长汀县南赖坊)。1931年12月裁撤。
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0年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以两县各一字为名。治今福建省长汀县涂坊,后迁赖坊(今长汀县汀州镇南)。1931年撤销。
元代名阔斡秃。在今内蒙古阿巴嘎旗西北那仁宝拉格苏木 (查干敖包) 境。清温达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卷22: 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6),亲征准噶尔噶尔丹。四月,“驾次科图”。魏源 《圣武记》 卷3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置,属湖广行都司。治所在今湖北郧县东一里。后废。
在今河南叶县东。《方舆纪要》卷51叶县:东陂“在县东。《志》云:春秋时楚叶尹沈诸梁所凿。东西十里,南北七里”。
北魏永安元年 (528) 置,属北雍州。治所在三原县 (今陕西淳化县东嵯峨山北)。永安元年(528) 随县移治今陕西三原县北清水峪。辖境相当今陕西三原县地。北周建德二年 (573) 废。北魏孝昌三年(
①北周废高塘郡置,属新昌郡。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半塔镇。隋开皇初废。②隋开皇三年 (583) 改高塘郡置,属熙州。治所即今安徽宿松县。十八年 (598) 改为宿松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安徽省宿松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翁源县:羊径在“县(治今翁城镇)北七十五里。两崖对峙, 岑水中流,石径二十余里,险峭曲折,不亚羊肠。《旧志》:岭南每深山穷谷, 中通一路,即谓之径。县境万山环合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白沙岛东北十里。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3: 屈爪屿 “屿形如卧虎屈爪势”。
即今内蒙古扎赉特旗西北绰尔河支流吉根河。《清一统志·科尔沁》: 骆驼河 “在右翼前旗北二百里。蒙古名特门河。源出葛尔济隆山,东流入戳儿河,东入嫩江”。
对四条独流入海在大川江、河、淮、济的总称。唐徐坚《初学记》卷6引《穆天子传》曰:“河与江、淮、济三水为四渎。”《史记·殷本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西汉刘向《说苑
①三国蜀汉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晋书· 李特载记》: 惠帝年间,“ (罗) 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南朝宋为汶山郡治。北周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