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安州

武安州

①唐圣历二年 (699) 置,治所在思勤县(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西岸走马乡陶唐村)。开元二年 (714) 废。

②唐置,治所在武安县 (今越南海防市海防西北)。辖境相当今越南海防、鸿基一带。天宝元年(742) 改为武曲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武安州。后废。

③辽统和八年 (990) 改新州置,属中京大定府。治所在沃野县 (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敖汉旗东部地。金皇统三年 (1143) 降为武安县。

④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龙泥城千户置,为会川路治。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南十里。明洪武十五年(1382) 改为武定县。二十四年 (1391) 复改为武安州。后废。

⑤元至正十二年 (1352) 改徐州路置,属归德府。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二里武安城。辖境相当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县及安徽萧县地。明洪武初复改徐州。还治今徐州市。


(1)唐置,治今越南海防市西北。属安南都护府。辖境约相当今越南海防、鸿基、吉婆岛等地一带。后废。(2)武周圣历二年(699年)置,治思勤县(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西岸)。唐开元二年(714年)废。(3)契丹耶律阿保机以杏埚新城置新州,辽统和八年(990年)改名武安州。治沃野县(今敖汉旗东白塔子村)。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地。属中京道。金皇统三年(1143年)降为县。(4)本名龙泥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州,治今四川省会理县南。为会川路治。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废。


猜你喜欢

  • 石宝山

    在今云南剑川县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17剑川州:石宝山“层崖峭壁。上有石坪,方数十亩,岩洞泉壑,往往奇胜,南中之名山也”。《清一统志·丽江府》:石宝山“在剑川州南五十里。层峦峭壁,上有石坪,方数

  • 贞孝公主墓

    唐渤海国第三代文王大钦茂第四女夫妇合葬墓。在今吉林和龙市东北龙水乡龙头山上。北距中京显德府(今和龙西古城)十二里。该墓出土墓志载:贞孝公主死于文王大兴五十六年(792),终年36岁。于同年“陪葬于染谷

  • 车逻镇

    即今江苏高邮市南车逻镇。《清一统志·扬州府二》:车逻镇“在高邮州南十五里。临河石工。本朝乾隆二十六年建”。在江苏省高邮市西南部。面积56.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车逻,人口8500。传因

  • 塔里干

    即塔里寒。今阿富汗西北迈马纳西南。《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 “塔里干”。

  • 京西南路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分京西路南部地置,治所在襄阳府 (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及河南伏牛山以南,四川大巴山与湖北荆山以北,陕西子午河以东,河南桐柏及湖北随州、京山以西地区。南宋时有所

  • 周溪镇

    即今江西都昌县东南周溪镇。清设巡司于此。在江西省都昌县南部,东、南、西三面临鄱阳湖。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周溪,人口 2980。传元末此处双溪平行,中夹一洲,因称洲溪;后洪水毁

  • 垂仲殿

    即噶玛霞寺。在今西藏拉萨市内。清 《西藏图考》 卷5: 垂仲殿 “在大招东半里许,寺名噶玛霞,内塑神像狞恶,有护法垂仲乃剌麻装束,仍娶妻生子,世传其术,即中华之巫类”。

  • 猪街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百里。清有把总驻防。

  • 温登河

    亦名乌吞河。即今黑龙江省鹤岗市与萝北县交界处之梧桐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屯河”条下: 温登河 “在 (宁古塔) 城东北九百余里。源出温登窝集,……南流入混同江”。

  • 中县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降中州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雷池乡(瓦岗)。明废。古县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沙麻部为中州,二十二年降为县,治今四川省昭觉县东中回甸。属建昌路。明洪武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