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桓州

桓州

①唐渤海国置,属鸭渌府。治所在桓都县(今吉林集安市西南通沟村。一说即今集安市)。辽属渌州,治所即今集安市。金废。

②金大定二十年 (1180) 置,属西京路,并为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初治今内蒙古正蓝旗南黑城子。后北迁三十里建新桓州城 (即今正蓝旗北四郎城),置清塞县为州治。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多伦县及正蓝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等地。大安三年 (1211) 陷于蒙古,州县俱废。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复置,属上都路。明洪武中废。


(1)渤海国置,治桓都县(今吉林集安市西通沟)。辖境约当今吉林省集安市、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等地。金废。(2)金置,治清塞县(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四郎城)。属西京路。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多伦县和河北省康保、沽源二县北部地。蒙古省,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明洪武中废。


猜你喜欢

  • 沐溪口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沐溪口“在县南五十里。有巡司戍守。《志》云:司旧置于今县治北,景泰三年移于今所”。

  • 安定堡

    ①北宋筑,在今陕西府谷县北。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庆历元年(1041),民乏饮水,麟、府将张亢以“(府)州北沙坑有水泉,为筑安定堡,置兵守之”。②北宋置,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安定镇。元升为安定

  • 崇福寺

    在今山西朔州市城内东街。创建于唐麟德二年 (665)。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 (1150) 题额“崇福禅寺”,清乾隆间改今名。现存山门及天王、弥陀、观音、地

  • 安庆府

    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安庆军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端平三年(1236)移治罗刹洲(今贵池市西六十里)。景定元年(1260)移治宜城(今安庆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枞阳、桐城、岳西

  • 古涌关

    亦作古勇关或古勇隘。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八十里古永。《方舆纪要》卷118腾州:“古涌关在州西百里古勇甸。”

  • 华泽

    在今陕西华阴市西。《晋书·苻坚传》:慕容泓起兵屯华阴, 苻坚使苻叡击之,“战于华泽,叡败绩, 被杀”。即此。《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九年(384), 胡三省注:“华泽即华阴之泽也。”

  • 石渠堰

    亦作石堰渠。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三里。《新唐书·地理志》 竟陵县:“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舆地纪胜》卷76复州:石渠堰“在景陵县西北三里。其流自五花山下通巾水”。

  • 华堂铺

    即今湖南郴县西三十里华堂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郴州图:州西有华堂铺。

  • 明水塘

    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北明水满族乡。

  • 李家庄驿

    即今山东郯城县北李庄镇。清属兰山县(今临沂市),康熙十二年(1673)置驿,有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