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栖霞寺

栖霞寺

南齐永明七年 (489) 建。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中峰西麓。为江南著名古刹之一。唐初改为功德寺,增建殿宇、楼阁四十余所,极为壮观。与山东灵岩、荆州玉泉、天台国清,并称为国内 “四大丛林”。武宗会昌中废。宣宗大中五年 (851) 重建,南唐改为妙因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980) 改为普云寺。景德五年 (1008) 改赐景德栖霞寺。元祐改严因崇报禅院。明洪武仍名栖霞寺。清咸丰年间毁于火,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以后,又重新修造,形成今日之规模。今寺门前有唐高宗为栖霞寺创始人所立 《明征君碑》,寺内有纪念唐高僧鉴真过海的大师堂,寺后有南唐舍利塔,塔后山崖间为齐梁间开凿的千佛岩。


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北,栖霞山中峰西麓。创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为隐士明僧绍捐宅改建。原名栖霞精舍。唐高祖改寺名为功德寺,与山东灵岩、荆州玉泉、天台国清并称四大丛林。南唐改名妙因寺。宋初称普云寺,继改虎穴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今名。清咸丰五年(1855年)遭兵火。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和民国初年陆续重建。现存木构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摄翠楼等,还保存有南朝石造像、隋代石塔和唐代碑刻,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 仆射山

    又名胥山、庙诸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闾江口内。汉仆射刘昌葬此,故名。今讹为白石山。

  • 瓦子街

    即今陕西宜川县西南瓦子街。1948年2月28日,西北野战军在此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激战至3月1日,将其全部歼灭,毙敌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

  • 帖仡佬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后废。

  • 高桥集

    即今山东沂水县北高桥镇。清道光 《沂水县志》 卷2: 高桥集 “距城五十里”。

  • 七星镇

    北宋熙宁六年(1073)改七星砦置,属安化县。即今湖南涟源市东北五十八里七星街。(1)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东部。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星村,人口2310。因七星河得名。1

  • 迎祥街

    即今四川隆昌县西北迎祥镇。清咸丰《隆昌县志》卷10:迎祥街在“县北三十里,上达省垣”。

  • 区水

    即今陕西延河。《山海经·西山经》:申山,“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 北炉桥寨

    即今安徽定远县西北九十里炉桥镇。《清一统志·凤阳府二》:北炉桥寨“在定远县西。本朝雍正八年,移主簿驻此”。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炉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移定远主簿驻此。

  • 兴桥栅

    在今河南遂平县东南三十里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祐“守兴桥栅”。即此。在今河南省遂平县东南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将李祐“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

  • 银窝沟

    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四十五里银窝湾满族自治乡。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热河省围场县: “县属银窝沟,距县市三十里。户数一百,人口七百五十,内商家二十户。有公安分局,邮政局,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