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水
一名壑水。即今寨河。淮河支流。源出今河南新县西,东北流经光山县,至潢川县西北入淮河。《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东,右合壑水。水出白沙山,东北径柴亭西,俗谓之柴水。……又东北入于淮。”
一名壑水。即今寨河。淮河支流。源出今河南新县西,东北流经光山县,至潢川县西北入淮河。《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东,右合壑水。水出白沙山,东北径柴亭西,俗谓之柴水。……又东北入于淮。”
唐贞元初建,属黎州。治所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大渡河东岸。《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廓清城。《寰宇记》 卷77黎州: “西至廓清县(城) 一百八十里,其城西临大渡河,河西则生羌蛮界。”唐贞元中置,
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清一统志·茂州》:长平堡“在州北六十里。明初置安抚司,设同知于此。辖凿溪、章贡等寨,后废。改置长平堡。今为松潘叠溪要路”。
一名悬瓠池。俗呼鹅鸭池。在今河南汝南县北二里汝水之西。《新唐书· 李愬传》: 元和十二年 (817),李愬袭蔡州,“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即此。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清一统志 ·郧阳府》: 城关镇 “在竹溪县东七十里”。
亦作萨里川、萨阿里客额儿。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元史·太祖纪》: “时帝麾下搠只别居萨里河。札木合部人秃台察儿居玉律哥泉,时欲相侵凌,掠萨里河牧马以去。”
清置,属新安县。即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铁门镇。《清一统志·河南府二》: 阙门镇 “在新安县西三十里阙门山侧,一名铁门镇”。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改广晋县置,为大名府治。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并入元城县。绍圣三年(1096)复置,属大名府。政和六年(1116)徙治南乐镇(今大名县
即黑河屯。今黑龙江省黑河市。《清史稿·地理志》 黑河府:“原名大黑河屯。光绪三十四年置府。”
即今河北井陉县南三十里障城镇。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50井陉县图: 东南有南障城
唐方镇名。大中五年(851)改河西节度使置,治所在沙州(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河西走廊。北宋时陷于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