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南柴城。东汉省。
古县名。西汉除柴侯国置,治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南柴城。属泰山郡。东汉省。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南柴城。东汉省。
古县名。西汉除柴侯国置,治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南柴城。属泰山郡。东汉省。
在今广东南海市北,东距广州市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黄麖山 “在府西五十里,其东南有二岩,后有石室通明,可容数十人。元末居民尝避寇于此”。
从黑龙江省牡丹江附近的敖头经火龙沟(今海林市西南) 至长汀。长44公里。为中东铁路支线。日伪于1935—1942年修筑。今称火龙沟支线。
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十五里东柏畅。汉元朔五年 (前124) 封赵敬肃王子终古为柏畅亭侯。《寰宇记》 卷60临城县: 百畅亭,“ 《水经注》 云,泜水东经百畅亭,亭在今县西”。即此。
解放战争时期在粤中地区的革命游击区。范围包括广东新会、鹤山、高明、高要、开平、恩平、阳江、阳春及新兴、罗定等地。1922年建立共青团和共产党支部。1944年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949年8月成立粤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七十七里施家堡乡。
①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州市南二十里。唐杜佑《通典》卷182:衢州信安县有“石桥山。晋王质烂柯处”。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方舆纪要》卷92天台县:石桥山“在县北五十里。石桥架两岩间”。③一名月岩。在今江
在今广东英德县西南十五里燕子岩南端。东北面洞口高约20米,上刻隶书 “碧落洞” 三字; 西南面洞口高约10米,上刻 “碧落洞天” 四字。洞长约 80米,最高处达40米。有蜕仙台、望仙亭诸胜。石刻分布于
即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掖南县治此。
即今黑龙江林口县西南五林镇。1946年东北革命根据地置五龙县治此。在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南部。面积496.7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五林村,人口5700。因境内五林河得名。1946年设五河林区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3沁水县: 嵬山在 “县东九十里。一名隗山,其形峻岌,与群山连绵不绝”。②即今浙江东阳市东北五十里巍山屏。《方舆纪要》 卷93东阳县: 嵬山 “与大白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