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杞州

杞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雍丘县(今河南杞县)。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兰考二县以南,通许县以北,尉氏县以西,睢县以东地。贞观元年(627)废。

②唐武德初置,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废营陵城。《新唐书·地理志》 青州北海县下:“唐初,营丘民汲嗣率乡人拒贼,权置杞州,武德二年复为营丘县。”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雍丘县(今河南杞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2)唐武德元年置,治营丘县(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次年废。


猜你喜欢

  • 右甸千户所

    明万历十三年(1585)置右甸土守御千户所,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昌宁县。清康熙二年(1663)废。

  • 五泻水

    相当今江苏江阴市南锡澄运河。《寰宇记》卷92无锡县:五泻水“在县北一十四里无锡、江阴、晋陵三县界”。《宋史·河渠七》:南宋乾道六年(1170),“两淛转运司并常州守臣言,填筑五泻上、下两闸,及修筑闸里

  • 石簰峡

    即石鼻山。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泊石牌峡。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鱼竿状,略无少异。”

  • 槐树场

    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槐树镇。清光绪《西充县志》 卷2: 槐树场在 “治北七十里”。

  • 柴历亭

    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岸之乞拉丁地区。或以为即日罗亭之异译。见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卷上 “阇婆国” 条。

  • 清原

    一名清。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左传》: 僖公三十一年 (前629),“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又,成公十八年 (前573),晋栾书、中行偃 “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

  • 坡斯坎

    亦作波斯坎、坡斯坎木、坡斯恰木。即今新疆泽普县。1921年置泽普县于此。《清一统志·叶尔羌》: 坡斯恰木 “在叶尔羌城东南七十里”。

  • 南县

    1913年改南洲厅置,属湖南湘江道。治所即今湖南南县。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畔。属益阳市。面积 1321 平方千米。人口73.6万。辖12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南洲镇。清咸丰年间湖

  • 鲍河

    又名雹河。即今河北瀑河。《宋史·河渠志五》: “引漕河、鲍河、徐河,鸡距泉分注沟中,地高则用水车汲引,灌溉甚便。” 《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 雹河 “即瀑河。亦名鲍河。自易州流入,经安肃县北门外,又

  • 舍城县

    隋大业六年 (610) 置,为珠崖郡治。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新唐书·地理志》舍城县: “以舍城水名。” 唐武德四年 (621) 为崖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珠崖郡治,乾元元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