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厓郡
即珠崖郡。治所在瞫都县(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
即珠崖郡。治所在瞫都县(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
一作隐陵。五代汉隐帝刘承祐陵。在今河南禹州市西五十里。《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 “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祔神主于高祖之寝宫。”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 广顺元年 (951) 六月,“太常少卿
即今云南洱源县东弥苴河。唐代称弥苴佉江,见南诏 《中兴二年画卷》。
隋开皇初改南谯州置,治所在新昌县 (后改为清流县,即今安徽滁州市)。《寰宇记》 卷128滁州: “因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市和来安、全椒二县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 (620) 复置,天宝元年
在今河南南召县北。《方舆纪要》卷51南召县载:明正德中,农民起义首领刘三“为官军所败,走死于土地陂”。即此。在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北。明正德中,刘三被官军所败,走死于此。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十五里。《清一统志·平定州》: 白雉山“周二十四里, 旧有晋王庙。《风土记》:晋主李克用与嗣昭过此获白雉,因名”。②一名白紵山。在今湖北鄂州市南五十里。《寰宇记》卷112武昌县:白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六十里古城镇。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东南,属代郡。相传初筑城,有仙人游其地,故名。东汉末省。
明置,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石城镇。明《辽东志》 卷3: 新安堡 “官军四百五十二员名,堡土山势临境,石岭儿、梁家峪可按伏”。
唐武德五年(622)改基州置,治所在延川县(今陕西延川县)。八年(625)废。
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十里。《清一统志·常州府一》:五部湖“东西三十里,南北十里,其源浊而流清,溉田百余顷。汉末,陶谷隐居五部湖,即此”。
在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唐称威蕃栅,《旧唐书·王涯传》:“一路从绵州威蕃栅入蕃界,径抵栖鸡城,皆吐蕃险要之地。”即此。宋称威蕃亭,筑堡寨于此,以御静州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