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西西南部。开国君主是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 (今山西翼城县西)。春秋初期,晋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 (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形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 (今山西翼城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国力强大,成为霸主。晋景公时迁都新田 (今山西侯马市西),亦称新绛。疆域扩大,包括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角。公元前4世纪中叶为韩、赵、魏三家瓜分。

②山西省的简称。因春秋时晋在此建国而得名。


(1)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为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国境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后迁都鄂(今山西乡宁县)。春秋初,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绛(今翼城县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改革内政,国家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景公时迁都新田(今山西曲沃县西北),亦称新绛,兼并赤狄,疆土大有扩展,约有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北部和陕西省一角。春秋后期六卿强大,互相兼并。前4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2)山西省的简称。因西周、春秋时晋建国于此,故名。


猜你喜欢

  • 和泥路

    又作斡尼路、禾泥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思陀部 (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元阳、金平等县及建水县南部地。曾一度废入元江路。明洪武十五年 (13

  • 浉水

    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水经·淮水注》:“淮水又东,得浉口。水源南出大溃山,东北流翼带三川,乱流北注浉水。又北径贤首山西,……浉水又东径义阳故城北……又东径七井冈南,又东北注于淮。” 《太平御览》 卷6

  • 边渡口镇

    即今河北高阳县东南三十里边渡口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高阳县图:东南有西边渡口。

  • 安永镇

    在今广西武宣县北六十里。明置巡司于此。清雍正十二年(1734)裁。

  • 慈廉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六年 (623) 属南石州。贞观元年 (627) 废入石龙县。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西北。属罗州。贞观元年(62

  • 番和郡

    北魏改番禾郡置,属凉州。治所在彰县 (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俗称白虎城)。辖境约当今甘肃金昌市地。北周废。北魏时改番禾郡置,治番禾县(今甘肃永昌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永昌县一带。北周

  • 建成县

    ①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泊头市西北二十里齐桥镇。东汉废。②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置,属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高安县。汉武帝时曾为长沙定王子拾侯邑。东汉改作建城县。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

  • 砀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六十里芒山镇。以山名。《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砀山在东。师古曰: 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县。” 西汉属梁国。西晋废。南朝宋复置,属梁郡。北魏属砀郡

  • 太阳埠

    又作大阳埠。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太阳埠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饶州府鄱阳县东北有太阳埠汛。

  • 碧鸡坊

    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西南。南朝梁 《益州记》: “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鸡坊。” 唐杜甫 《西郊》 诗云: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新唐书· 田令孜传》: 大顺二年 (891),王建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