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昭德县

昭德县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识臼县置,属临翼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五年 (746) 属昭德郡。乾元元年 (758) 属真州。后废。

②唐宝应二年 (763) 析分水县置,属睦州。治所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七十六里合村乡。大历六年(771) 废入分水县。宋于此置昭德驿。

③北宋以避太宗讳改昭义县置,属磁州。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峰峰矿区临水镇。熙宁六年(1073) 废为镇。

④北宋淳化五年 (994) 改南新场置,属杭州。治所即今浙江富阳市西北七十六里南新乡。次年改为南新县。


古县名。(1)唐宝应二年(763年)析分水县置,治今浙江省桐庐县西北合村,属睦州。大历六年(771年)废入分水县。(2)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南新场置,治今浙江省富阳市西北南新,属杭州。次年,改名南新县。(3)北宋初避讳改昭义县置,治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临水,属磁州。熙宁六年(1073年)降为昭德镇。


猜你喜欢

  • 浮梁州

    元贞元元年 (1295) 升浮梁县置,属饶州路。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浮梁县置,治今江西省浮梁县。属饶州路。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浮梁县。明洪武初降为县。

  • 白崖驿

    唐置,属柘县。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境。《元和志》卷32柘州柘县:“柏岭在县北八十里。岭北三十里至白崖驿,与吐蕃接界。”

  • 南乐县

    五代唐改昌乐县置,属兴唐府。治所即今河南南乐县。后晋属广晋府。后汉属大名府。北宋崇宁四年 (1105) 属开德府。金属大名府。元属大名路。明属大名府。民国初属河北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

  • 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府

    简称益兰州等处。元置,属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益兰州(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克孜尔西南)。辖境相当今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以至于北海。《元史·地理志》:“至元七年,诏遣刘好礼为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

  • 枝江镇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枝江县置,属松滋县。在今湖北枝江县南六里百里洲上。元祐元年(1086) 复为县。

  • 和宏州

    即和武州之讹。宋置,治所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火烘乡。元改为镇宁州。

  • 君阳山

    又作军阳山。在今江西弋阳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军阳山“在弋阳县南三十里。《县志》:唐贞元中产银铁,乾符后不复产。亦名君阳,唐李翔有《信州君阳山》诗”。古山名。又称军阳山。在今江西省弋阳县南。唐

  • 胜境关

    ①俗称界关。在今云南富源县城东十五里滇黔两省交界处胜境关村,为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清一统志·曲靖府》: 滇南胜境哨 “在平夷县(今富源县) 东十五里,接贵州普安州界。有坊题曰‘滇南胜境’,为滇黔

  • 战国魏邑,即今山西武乡县西北故城镇。《水经·浊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二年(前359),“郑取屯留、尚子、涅”。古邑名。战国魏邑。即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镇。《古本竹书纪年》:周显王十

  • 蜀山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汇头乡南。元柳贯诗:“姚江东去蜀山青。” 即此。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五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余杭郡盐官县 “有蜀山”。宋 《咸淳临安志》卷27盐官县: 蜀山 “在县西南二十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