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昭义军

昭义军

唐方镇名。又名泽潞。至德元年 (756)置泽潞沁节度使,治所在潞州 (今山西长治市)。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泽、潞、沁三州,相当今山西霍山以东及河北涉县地。广德元年 (763) 又置相、卫六州节度使,治所在相州 (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卫河流域以北,河北隆尧、巨鹿、清河以南,以及山东临清、夏津、武城等县地。大历元年 (766) 号昭义军,十二年 (777)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建中初复治潞州,长期领有泽、潞、磁、邢、洛五州,相当今河北内丘、隆尧以南,巨鹿、丘县、肥乡以西,涉县、邯郸市以北,山西浊漳河、丹河流域及沁水、阳城两县地。中和后因李克用据泽、潞二州,昭义军曾分为二: 一治邢州 (今河北邢台市),一治潞州,天复初又合为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废。先后为李抱真、王虔休、卢从史、孟方立、李克修等所割据。


又称泽潞军。唐、五代方镇。至德元载(756年)置泽潞沁节度使,治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泽、潞、沁三州,相当今山西省霍山以东及河北省涉县地。广德元年(763年)又置相、卫六州节度使,治相州(今河南安阳市)。较长期领有相、卫、贝、邢、洺、磁六州,相当今河南省卫河流域以北,河北省隆尧、巨鹿、清河等县以南,及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等市县地。大历元年(766年)号昭义军,十二年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建中初复治潞州。长期领有泽、潞、邢、磁、洺五州,相当今河北省内丘、隆尧以南,巨鹿、邱县、肥乡以西,涉县、邯郸以北,山西省浊漳河、丹河流域和沁水、阳城两地。中和后因李克用据泽、潞二州,昭义军曾分治二处:一治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一治潞州。天复元年(901年)复合为一。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改为保义军。龙德二年(922年)改为安义军节度使。梁末改为匡义军节度使。唐灭梁复为安义军节度使。晋又为昭义军节度使。宋初废。


猜你喜欢

  • 纳林河

    ①即今内蒙古集宁市北之霸王河。《清一统志·察哈尔·正黄旗》:纳林河“在旗西北六十里。源出正红旗察哈尔界内, 南流入希尔池”。②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之纳伦河。清《阿文成公年谱》卷1:乾隆二十五年(1760

  • 叠藏河

    即今甘肃岷县南迭藏河,为洮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60岷州卫: 叠藏河 “在卫城东门外,源出分水岭,下流入于洮河”。

  • 叠石关

    在今福建福鼎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6福宁州 “分水关” 条: “ 《志》 云,州东北有叠石关,与分水关俱王闽所置,以备吴越。”即今福建省福鼎市西北叠石。相传为五代闽所置,以备吴越。

  • 二郎滩村

    在今四川古蔺县东一百四十四里二郎滩镇东北。以赤水河中二郎滩为名。历为川黔通衢,赤水河川盐中转站。1935年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此为二、四次渡口,进行激烈的二郎滩背水战。今有红军开仓分盐遗址及二郎滩

  • 清道县

    唐显庆元年 (656) 置,属悉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天授二年 (691) 属静州。天宝元年(742) 属静州郡。乾元元年 (758) 属静州。后废。

  • 江安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公安县置,为南平郡治。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南齐属南平郡。南朝陈复改公安县。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汉安县置, 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新太乡三江村。明曹学佺《蜀中

  • 太平海口

    又作太平洲、太平海门。在今越南海防市南太平江口。《明史·安南传》:永乐七年(1409)讨简定叛,“追破(邓)景异太平海口,获其党范必栗”。

  • 马尾崖

    在今陕西富县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7鄜州:马尾崖“高数十丈。崖畔水流,遥望如马尾,因名。或云,即马翅谷也。宋绍兴中,李永奇谋南归,金人贼杀之于此”。

  • 汉安郡

    即洛安郡之讹。治所即今河南卢氏县。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卷3:“志之汉安或即洛安之误。”

  • 河雍

    即阳。战国魏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