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港
在今河南信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 明河 “在州北九十里。源出天目山,东流入淮。亦曰明港河”。
在今河南信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 明河 “在州北九十里。源出天目山,东流入淮。亦曰明港河”。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阳江县(今广东阳江市内东鼍山上)。清改为阳江镇。
清末置,属黑龙江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漠河乡。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33黑河所属卡伦: “漠河,距巴尔戈力卡伦一百十二里,距漠河口有金矿处十余里。”1917年于此置漠河县。
即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自东汉至唐贞元初,松阳县治此。《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旧市,“《志》云,县治故址也”。村名。在海南省定安县南部。属翰林镇。人口450。明末,龙姓曾在此置居。当时设市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长泾镇。《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长泾镇“在县东七十里。居民稠密,与无锡县分界。由此出常熟,亦为通道”。在江苏省江阴市东南部、长泾河两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舆地纪胜》 卷78荆门军: 魏基州故城 “在今长林县东绿麻山”。《清一统志·荆门州》: 绿麻山 “在荆门州东南 一百三十里。俗呼为桃李山。前有绿麻寺旧址”。
在今福建光泽县东北。《寰宇记》卷101邵武军邵武县:乌君山“在县西一百里。高二千二百丈。……秦汉之代有徐仲山者,于此山(采药)遇神仙妃耦,多假乌皮为羽,飞走上下,故山因名之,今有乌君石存焉”。《方舆纪
又名江口。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南江口镇东。清设江口汛。
在今安徽桐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练潭 “在县西南七十里。郡北高河、黄马河诸水俱汇于此,引而东南”。集镇名。在安徽省桐城市东南部、嬉子湖西岸。属双港镇。人口 3500。因南临练潭河得名。
又名洛女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清一统志·西安府》: “洛女陂” 条引 《三辅旧事》: “洛女冢南有洛陂,俗号曰洛女陂。”
东晋末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东二十五里。南朝梁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新州。贞观中废。(单shàn) 古县名。晋末置,治今广东省新兴县东。属新宁郡。南朝梁废。唐武德四年(6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