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成安县

成安县

①西汉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东汉废。

②北齐置,属清都尹。治所即今河北成安县。北周属魏郡。唐属相州,天祐二年(905)改名斥丘县。五代唐复名成安县。北宋属大名府。金属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滏阳县。后复置,属磁州。明属广平府。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南。属河南郡。东汉建武二年(26年)后废。(2)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杞县东。属陈留郡。东汉废。(3)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后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复改考城县置,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为考城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南部。属邯郸市。面积485平方千米。人口36.5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成安镇。春秋为晋乾侯邑。战国赵王歇封陈余为成安君,遂有成安名;一说因其地多斥卤,取“治成而民安”之意而名。秦属邯郸郡。汉置斥丘县,治今县东南,属魏郡。东魏斥丘县省入临漳县。北齐析邺县(原名临漳县)置成安县,治今临漳县西南邺镇,后移今址,属清都尹。隋先属相州,后属魏郡。唐天祐二年(905年)更名斥丘县,属相州。五代后唐复名成安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洹水县省入。金属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成安县省入滏阳县,旋复置,属广平路磁州。明洪武初废成安县,四年复置,属广平府。清因之。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9年属邯郸专区,1949年成磁县并入,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复设成安县。1968年属邯郸地区。1993年划归邯郸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地势低平。西部有黄河故道,中东部有漳河沙丘带四条。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为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县。有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服装加工等工业。邯常铁路及邯大、峰大、成肥等公路经县境。古迹有凤凰台、二祖塔、赵长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土僚长官司

    元代置,属乌蒙路。治所在今云南盐津、大关二县境。土僚亦作土老、秃老、秃剌,为族名。明洪武十六年(1383)废。

  • 苻离县

    即符离县。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八里老符离集。《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康承训讨庞勋,张玄稔 “直趋苻离”。即此。

  • 同安监

    北宋熙宁八年(1075)置,铸铜铁。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置。在今安徽省潜山县东。

  • 云母山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寰宇记》卷128钟离县:云母山“一名濠上山。在州东南三十里。按《神仙传》云:云母,彭祖服食之时,人共传采于此山。今或有道者采取而已”。②在今广东增城县东北。《寰宇记》卷157广

  • 喀喇沁中旗

    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 析喀喇沁右翼旗地置,属卓索图盟。札萨克驻珠布格朗图巴彦喀喇山 (今河北平泉县北蒙和乌苏)。后移驻大城子镇(今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1940年迁平泉街 (今河北平平泉县)。

  • 上改心

    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东南四十二里忙糯乡。清设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

  • 领外

    即岭外。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即“岭外”。

  • 神都

    唐武则天改东都洛阳置。即今河南洛阳市。《资治通鉴》: 唐光宅元年 (684),“改东都为神都,宫名太初”。神龙元年 (705),复称东都。唐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定都洛阳,改旧号东都为神都,即今河

  • 达坂城

    即嘉德城。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达坂城镇。清王定安《湘军记》卷19:光绪三年(1877),清军大败阿古柏军于此,“遂克达坂城”。

  • 榆次城隍庙

    在今山西榆次市东大街。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后屡有增建或重修。现存山门、城隍殿、玄鉴楼、后殿等。城隍殿面阔五间,歇山式屋顶。玄鉴楼为二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气势雄伟。城隍殿两侧砖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