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悬泉水

悬泉水

又名贰师泉。即今甘肃敦煌市东一百三十里吊吊水。《续汉书·郡国志》 敦煌郡下李贤注引《耆旧记》 曰: 敦煌 “国当乾位,地列艮墟,水有县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华戎之交,一都会也。” 县泉即悬泉。敦煌唐人写卷 《沙州都督府图经》 载: “悬泉水,右在州东一百三十里。出于石崖腹中,其泉傍出细流,一里许即绝。人马多至,水即多; 人马少至,水出即少。《西凉录·异物志》 云: 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 (利) 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人多皆足,不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 《元和志》 卷40燉煌县:“悬泉水,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悬泉山,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也。”


猜你喜欢

  • 堡口市

    即浦口市。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五十四里堡口乡。

  • 寺庄集

    即今河北威县东北寺庄乡。明嘉靖《威县志》卷2:寺庄集“在县东北七十里”。

  • 沐源镇

    唐置,为军事要地,属嘉州。即今四川沐川县。《新唐书·南诏传》:咸通七年(866),南诏兵“出沐源,窥嘉州,破属蛮,遂次沐源”。即此。宋改为沐川砦。古镇名。唐置,即今四川省沐川县。属嘉州。后废。

  • 榛子镇

    金置,属石城县。即今河北滦县西北九十里榛子镇。明万历四十三年 (615) 移乐亭新桥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在河北省滦县西北部。面积98.8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榛子,人口9470。原名

  • 敏州

    五代晋天福中楚改邵州置,治所在敏政县(今湖南邵阳市)。后汉复改邵州。五代楚天福年间改邵州置,治敏政县(今湖南邵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化县以南的资水流域(其支流夫夷水上游除外)和巫水上游。汉时复改邵

  • 古眉山

    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永安州:古眉山,“旧设古眉巡司于山东麓,今废”。明成化三年(1467),韩雍镇压大藤峡瑶族起义,令夏正越此山,伏林峒扼其东岸。

  • 羊马湖

    即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南杨马湖。《清一统志·汉阳府一》:羊马湖“在孝感县东南二十里。东西二湖,县东北诸山之水皆汇焉”。

  • 开山屯

    即今吉林龙井市东南开山屯镇。为天图铁路终点站。

  • 孱亭

    亦作潺亭。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北。《汉书·地理志》: 涪县有孱亭。蒙文通有 《汉潺亭考》,谓潺亭在今盐亭县。

  • 淮东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淮东道宣抚司。十五年 (1278) 改置宣慰司,治淮安路 (治今江苏淮安市)。十九年 (1282) 罢。二十一年 (1284)复置,迁治扬州路 (治今扬州市)。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