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恩平县

恩平县

唐至德二年 (757) 改齐安县置,为恩平郡治。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明郭子章《郡县释名》 广东卷: 恩平县 “县南一里有恩平江,源出平城山,东流至南门,俗呼南门河水,东流至新会蚬冈入 于海。县以江名也”。乾元元年(758) 为恩州治。大顺二年 (891) 移恩州治阳江县,县属恩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阳江县。明成化十四年 (1478) 析阳江、新兴、新会三县复置,属肇庆府。治所即今广东恩平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94年改设恩平市。


古旧县名。唐至德二载(757年)改齐安县置,治今广东省恩平市恩城镇。先属恩平郡,后属恩州。宋、元属南恩州,明属肇庆府。1959年与开平县合并,改设开恩县。1961年恢复恩平县。1994年再撤,改设恩平市。


猜你喜欢

  • 寺堌堆

    在今山东济宁市南二十四里唐口镇寺下郝村东。原名香葬堆,后因在堌堆上建寺院,故改今名。堌堆高4米,直径100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发掘其底层均为石匣, 中上层每个大石匣又装有若干小石匣。石匣内随葬品有

  • 临皋驿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西北。《资治通鉴》: 唐景福二年 (893),李茂贞叛唐,犯京城,“陈于临皋驿”,即此。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西北。唐长安西往成都、凉州第一个驿站,公私均在此迎送。《旧

  • 金界壕

    一作金源边堡。金朝为防御蒙古所筑壕堑。天眷元年 (1138),婆卢火驻乌骨迪烈地时建,为东北路界壕。大定二十一年 (1181) 将界壕取直,“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

  • 南丹州

    北宋开宝七年 (974) 置,为羁縻州,属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月里乡东北巴峨村。大观元年 (1107) 改为观州,四年 (1110) 复为南丹州。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升为南丹州溪峒安抚

  • 循化县

    1913年改循化厅置,属甘肃西宁道。治所即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嘉庆 《循化志》 卷1:“以生番归化之故” 而得名。1928年改属青海省。1954年改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浑源川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44浑源州: 浑源川“在州西北十里。源出州西南叹吐峪,分流至州东北汇为大泽,西流至城北五里之神溪,……西北入于桑干河”。

  • 波汉山

    在今广西崇左县南江州镇。《明一统志》卷85江州: 波汉山 “在州治后。山势起伏,如波澜,因名”。

  • 南上洛郡

    南朝宋侨置,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西魏改名丰利郡。南朝宋侨置,治今陕西省白河县南。西魏改置丰利郡。

  • 宽仁里

    本名桃子园。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义容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东省紫金县西南义容。明初置巡检司于此。

  • 大茗山

    即今安徽望江县西北与太湖县接界处之香茗山。《方舆纪要》卷26望江县:大茗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其旁出者曰小茗山。两山东西相向,大茗之巅有巨石耸峙,顶平如砥;大茗之上有莲花峰,峻削而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