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当涂县

当涂县

①东汉改当涂侯国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三国魏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复置,属淮南郡。东晋废。

②东晋咸和初侨置,属淮南郡。寄治于湖县(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王旭乡)。隋开皇九年(589)徙治姑孰城(即今安徽当涂县),属蒋州。大业初属丹阳郡。唐属宣州。宋为太平州治。元为太平路治。明、清为太平府治。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淮河南岸。属九江郡。三国魏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属淮南郡。东晋侨立于江南,此县遂废。相传本涂山国,夏禹娶涂山氏,并会诸侯于此。有禹墟。(2)东晋成帝侨立于丹阳郡于湖县。晋末割于湖地为实土。治今安徽省南陵县东南。隋开皇九年(589年)移治姑孰,即今当涂县。(2)今县名。在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东岸。属马鞍山市。面积 1405 平方千米。人口66.9万。辖9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秦置丹阳县,治今县东北丹阳镇,属会稽郡。西汉属丹阳郡。三国吴置于湖城,为督农校尉治。西晋太康初置于湖县,治今大公圩西芜湖县境。东晋筑姑孰城,为今城关镇建城之始。成帝时以流民南渡于湖县侨置当涂县,晋末分于湖县地为实土。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丹阳、于湖县,移当涂县治姑孰城,属蒋州。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丹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并丹阳入当涂。五代南唐置新和州,不久改为雄远军。北宋初改为平南军,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南平军为太平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太平州为太平路。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1912年废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设当涂市,隶皖南行署区,为芜当专区驻地。1950年撤市存县,属宣城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80年属宣城地区。1983年为马鞍山市辖县。地处长江沿江平原。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油菜籽、小麦、棉花为主。水产资源丰富,以长江鲥鱼、釜山螃蟹及圩区荸荠著名。矿产以铁为主,有姑山、黄梅山、睦山等矿区。工业有肉类加工、化工、炼铁、轧钢、机械、建材等厂。宁芜铁路和宁芜公路纵贯县境西部,当溧公路横穿县境北部。长江水运通航南京、芜湖等地。姑溪河、水阳江、青山河常年通行小轮。名胜古迹有青山李白墓、明建金柱塔和太平天囯营垒遗址。


猜你喜欢

  • 长春州

    又作春州。辽重熙八年(1039)置,属延庆宫。治所在长春县(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北塔虎村)。辖境相当今吉林大安市、乾安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地。为辽春捺钵之地。金天德二年(1150)降为

  • 老窝土司

    即今云南泸水县东南五十二里老窝白族乡。清乾隆时设土千总驻守。该地四面环山,地形如窝,故名。

  • 峨城山

    在今四川开江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9新宁县: 峨城山 “在县西三十里。相传汉樊哙尝筑城驻兵于上,遗址犹存”。清同治 《新宁县志》卷5: 嘉庆元年 (1796),“十二月 (徐) 添德合众攻峨城

  • 石堂溪

    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贵溪县:石堂溪,“《志》云,县南百二十里有石堂,中可坐数百人,下为石堂溪,北流合于芗溪”。

  • 黑龙河

    在今山西灵丘县西。《方舆纪要》 卷44灵丘县: 黑龙河 “ 《志》 云,出县西四十里黑龙谷,南流合于滱水”。

  • 浔水

    在今山东莒县东南。《水经·沭水注》: 浔水“出于巨公之山西南流,旧堨以溉田,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浔水又西南流入沭”。

  • 罗峒营

    在今广东封开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封川县: 罗峒营 “在县 (今封川镇) 西。相近有菊营,俱正德中设。嘉靖三十八年废”。

  • 覃韩偏刀水司

    在今贵州德江县南。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思南府》: 覃韩偏刀水废司 “在府城西北二百八十里。明洪武七年置土巡检司,属水德江司。本朝属安化县,乾隆年间裁”。

  • 天池峰

    ①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五十里庐山天池寺北。《清一统志·九江府一》 引桑乔《庐山疏》:“庐山石门者, 山之天池、铁船二峰,对峙如门也。”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仙峰寺西北。山顶有天然石池,因名。清嘉庆《四

  • 黄堆山

    ①在今安徽黟县北。《方舆纪要》 卷28黟县: 黄堆山 “在县北三十里。高十余里。绝顶平坦”。②在今陕西大荔县西。《新唐书·代宗纪》: 广德元年 (763),“党项羌寇同州,郭子仪败之于黄堆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