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建阳县

建阳县

①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南水口镇东。东汉废。

②西晋太康中改建平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寰宇记》 卷101建州建阳县: “因(武夷) 山之阳为名。” 隋开皇十年 (590) 并入建安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八年废。垂拱四年(688) 又置,属建州。移治大潭城 (今建阳市)。天宝元年 (742) 属建安郡。乾元元年 (758) 复属建州。南宋属建宁府,景定元年 (1260) 改为嘉禾县。元复改建阳县,属建宁路。明、清属建宁府。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1914年属建安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94年改设建阳市。唐时多书肆,宋、元、明刻书业极盛,世称 “建本”,皆聚于麻沙、崇化两坊,号称 “图书之府” ( 《方舆胜览》)。宋时所产建窑 (黑窑瓷) 制作茶器,号称极品,进贡内廷,远销日本。

③1941年析阜宁、盐城二县地置,治所在建阳镇 (今江苏建湖县西建阳镇)。1947年移治今建湖县(湖垛镇)。1951年因与福建建阳县重名,改为建湖县。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来安县东南。属九江郡。东汉废。(2)古旧县名。西晋太康中改建平县置,治今福建省建阳市东北。《太平寰宇记》建州建阳县:“因(武夷)山之阳为名。”属建安郡。隋初移大潭城,即今治。开皇十年(590年)并入建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八年废。垂拱四年(688年)又置,属建州。天宝、至德间属建安郡。南宋属建宁府。景定元年(1260年)改为嘉禾县。元复改建阳县,属建宁路。明清属建宁府。唐时多书肆,宋、元、明刻书业极盛,世称“建本”,皆聚于麻沙、崇化两坊,号称“图书之府”(《方舆胜览》)。宋时所产建窑(黑窑瓷)制作茶器,称极品,进贡内廷,远销日本。1994年撤销,改设建阳市。(3)旧县名。盐阜抗日根据地及苏皖边解放区设。1941年由江苏省盐城、阜宁两县析置,治今建湖县建阳镇。1945年9月迁湖垛镇(今建湖县治建湖镇)。1951年因与福建省建阳县重名,改名建湖县。


猜你喜欢

  • 叠江

    即今四川开县东北之东河 (清江)。《元丰九域志》 卷8: 开江县有叠江。《方舆胜览》 卷59开州: “清江又名叠江。” 《明史·地理志》 开县: “南有开江,彭溪之上流。有清江自县东流合焉,亦曰叠江。

  • 封禁山

    又名铜塘山。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上饶县: 封禁山在 “府东南八十五里。一名铜塘山。险塞危峻,为郡之要害。中产铜铁。景泰中,福建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剽掠永丰,知县邓显追捕遇害

  • 高唐

    春秋、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四十里。《左传》: 襄公十九年 (前554),齐庄公即位,夙沙卫 “奔高唐以叛”。又昭公十年 (前532),齐陈桓子与鲍氏共灭栾氏、高氏,齐景公 “与桓子莒之旁邑,

  • 青龙泉

    在今山西柳林县东二里青龙村。《方舆纪要》 卷42永宁州: 青龙泉 “平地涌出,西流入黄河”。

  • 武官村

    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武官村,为殷墟组成部分。在其处发现商代后期大型奴隶主贵族墓葬。

  • 汉兴县

    ①东汉末置,属会稽南部都尉。治所即今福建浦城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改名吴兴县。《三国志·吴书·贺齐传》:东汉建安八年(203),洪明等五人“各率万户,进屯汉兴”,吴将贺齐自建安进讨,破之。即此。

  • 洪谷

    在今山西岚县北六十五里鹿径沟。《旧唐书·僖宗纪》: 唐乾符五年 (878) “十二月,季康与北面行营招讨使李钧,与沙陀李克用战于岢岚军之洪谷”。清代称洪谷堡隘。在今山西省岚县北鹿径沟。《资治通鉴》:唐

  • 临汀驿

    南宋淳熙中 (1174—1189) 置,属长汀县。在今福建长汀县治东。明崇祯二年 (1629)废。

  • 天门埭

    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陶山南麓。《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天门埭“在县西陶山南。宋、元间筑此,以蓄安阳江之水。元至正十四年邑人张文贞筑城陶山天门埭以拒贼是也”。

  • 酥州

    即今四川冕宁县北四十里酥州。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 置酥州土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