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昌县
①唐天宝元年(742)改罢交县置,属延安郡(后改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后废。
②五代梁改延唐县置,属道州。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后唐同光初复名延唐县。
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罢交县置,治今陕西省安塞县西北。属延安郡。五代梁废入金明县。
①唐天宝元年(742)改罢交县置,属延安郡(后改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后废。
②五代梁改延唐县置,属道州。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后唐同光初复名延唐县。
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罢交县置,治今陕西省安塞县西北。属延安郡。五代梁废入金明县。
唐置,为军镇,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境。《舆地纪胜》 卷148威州: 姜维城“自州南一十里,上有一门,唐武德七年置州之所也”。
即揟次县。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作 “揖次”。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2谓 “揟次” 与 “揖次” 形似而讹。古县名。西晋时改揟次县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属昌松郡。北周时废入昌松
即冥厄。 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 《战国策·燕策二》: “魏弃与国而合于秦, 因以塞隘为楚罪。”
即今江苏镇江市。《旧唐书·地理志》 丹徒县: “吴为京口戍,晋置南徐州。”
指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邛都县“有邛都河,河中有蜯巂山”。
即今广东花都市 (新华镇) 西南炭步镇。清设水西巡司于此。
一作喀喇乌苏。即今西藏那曲县。见“那曲县”。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清一统志·广州府》:那骨堡“在新宁县西南。本朝乾隆二十一年设县丞,三十一年移驻大澳”。在今广东省台山市西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新宁县县丞驻此。
①即乐安城。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将讨慕容皝,合兵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以备征军之调”。《资治通鉴》作“乐安城”。胡注以为即《水经·濡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五十二里淮口镇。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