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安市

延安市

1937年析延安县置,属陕甘宁边区。治所即今陕西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首府驻地。1949年2月撤销,并入延安县。1972年复置延安市。


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中游。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3556 平方千米)。人口205.6万(市辖区37.4万)。辖宝塔区及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12县。市人民政府驻宝塔区。秦置高奴县,治今市东北延河北岸。属上郡。晋省。北魏于敷城县(今洛川县东南土基镇鄜城村)设敷城郡,于魏平县(今子长县东南)设朔方郡;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于广洛县(今安塞县东南安塞旧城)设金明郡;孝文帝时中部郡随中部县由今宜君县东北移治杏城(今黄陵县城南的南城);太和元年(477年)于广武县(今宝塔区东部甘谷驿镇附近)设遍城郡,十五年于中部县兼置东秦州;延昌二年(513年)于广武县兼置东夏州;孝明帝时,东秦州改称北华州。西魏大统三年(537年)于义川县(今宜川县东北)设义川郡,于三堡镇(今宜川县东北牛家佃乡固州)置汾州;十三年于云岩县(今宜川县西北)兼设乐川郡;废帝三年(554年)北华、东夏、汾州三州分别改称鄜、延、丹三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大业三年(607年)于高奴县故城置肤施县;鄜州移治洛交县(今富县)并改称鄜城郡;延州移治肤施县(今宝塔区东)并改称延安郡,废丹州。唐武德元年(618年)罢郡复设延、鄜、丹三州,二年于中部县增置坊州。天宝元年(742年)延、鄜、坊三州改设为延安、洛交、中部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罢郡设延、鄜、坊、丹四州。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延州移治今延安市区,元祐四年(1089年)升为延安府。蒙古改延安府为延安路,至元六年(1269年)废丹州,省坊州入鄜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设延安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鄜州为直隶州。1913年废府、州,地属榆林道。1920年榆林道移治肤施县。1928年废道直属省。1935—1948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1月于瓦窑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936年肤施县改延安县。1937年9月在延安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并析延安县城置市。1943年又于延安设置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1949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迁驻西安,撤销延属分区,设立陕北行署区;延安市撤销,并入延安县。1950年撤销陕北行署区,设延安专区。1969年改延安地区。1972年复设延安市。1975年延安县撤销,并入延安市。1996年撤销延安地区和县级延安市,改设地级延安市;原县级延安市改为宝塔区;原延安地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入。地处黄土高原,主要山岭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北洛河、延河、清涧河、仕望河、汾川河流贯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南部塬区农产以小麦、玉米、油料为主,也是苹果、烟叶、泡桐生产基地。北部丘陵以黍、谷子为主,其次为小麦、豆类、荞麦、马铃薯等。矿产以煤、石油储量为多。工业以石油、炼油、煤炭生产为主,并有卷烟、面粉、食品、纺织、皮革、造纸等厂。西榆铁路纵贯。以210国道为主干,连接各县支线公路。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轩辕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和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等。


猜你喜欢

  • 土溪场

    ①即今四川渠县东北土溪乡。清同治《渠县志》卷4:土溪场在“县北六十里”。地在渠江北岸,距三汇镇三十里。江对岸城坝为汉宕渠县古城遗址。②即今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驻地玉溪镇。1941年于此设道真县。

  • 白沙坝

    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二十里。唐初尝为阆中县治,亦谓之张仪城。《方舆纪要》卷68阆中县:“明洪武七年徙县治于府治西南。其故城谓之白沙镇,亦曰白沙坝。”

  • 周代封国名。在今山东肥城市东南大汶河北岸铸乡。《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臧宣叔娶于铸”。杜注: “铸国,济北蛇丘县所治。” 《吕氏春秋·慎大览》: “武王胜殷,命封黄帝之后于铸。” 即

  • 河西州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西二十二里河西镇。二十六年(1289) 降为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通海县西北。属临安路。至元二十六年降为县。

  • 高坑冲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清末洪秀全所创拜上帝会总部在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北。清末洪秀全创拜上帝会总部所在。

  • 永定卫

    明建文初改大庸卫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置永定县。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以大庸卫改名,治今湖南省张家界市。属湖广都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置永定县

  • 札不剌站

    明置,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札不剌站”。明置。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枷板站。为海西东水陆城站沿松花江、黑龙江抵奴儿干都司交通驿站。

  • 嘉应寺石塔

    即治平寺石塔。在今河北赞皇县东南十里嘉应寺村北。

  • 梧州市

    1927年析苍梧县城区及近郊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梧州市。1932年废入苍梧县。1949年11月复置梧州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浔江、桂江与西江汇合处,东邻广东省。北回归线横穿市区。面积1.2万

  • 洞庭山

    ①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有东、西二山。东山古称胥母山,又名莫釐山,原系湖中小岛,元、明以后始与陆地相连成半岛。今名洞庭东山或东洞庭山。俗称东山。西山为太湖中最大岛屿,古称包山,一作苞山,又名夫椒山。今名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