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平郡

广平郡

①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分邯郸郡置,治所在广平县(今河北鸡泽县东南)。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县西北肥乡县东北一部分地。征和二年(前91)改为平干国。五凤二年(前56)改为广平国。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复置广平郡,治所在广平县(今鸡泽县东南)。辖境扩大。隋开皇初废。唐天宝元年(742)改洺州为广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洺州。

②东晋侨置,属雍州。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南朝宋移治广平县(今河南邓州市东南)。南齐移治酇县(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北)。梁废。

③即广年郡。治所在广平(年)县(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十里)。“平”为年之讹。


(1)西汉武帝元朔、元狩间分巨鹿郡置。治广平县(今河北鸡泽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东南及平乡西南、肥乡北部等地。征和二年(前91年)改置为平干国,五凤二年(前56年)复改广平郡。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改为广平国。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省入巨鹿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郡,治曲梁县(今永年县东南)。属冀州。辖境有所扩大。西晋属司州。北魏属相州。东魏属司州。隋开皇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洺州为广平郡。(2)东晋置,治襄阳县(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朝宋移治广平县(今河南邓州市东南)。北魏废。


猜你喜欢

  • 左翼右旗

    ①又称西路左翼右旗。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达尔维西南。②又称东路左翼右旗。清康熙四十年(1701)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依德

  • 乍浦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乍浦“在县南二十里,与海盐县接界。县南境之水,悉汇于此。《志》云:乍浦之水,旧自官河入海,元至正间,番舶皆萃于此”。

  • 会宁城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筑,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东。为巴里坤领队大臣驻地,光绪十四年(1888)废。

  • 同江县

    1914年改临江县置,属吉林省依兰道。治所在拉哈苏苏(今黑龙江省同江市)。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2期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称:“松花、黑龙两江,至县拉哈苏苏地方合流,为混同江。”故名。19

  • 罔子河

    亦作辋子河。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之昭苏河。《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有辋子河。北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逾济罔子河,河之广度五步,诘曲蛇行,西南与骆马会。”即“辋子河”。

  • 哈拉哈什河

    即今新疆西南部和田河西源喀喇喀什河。源出和田县西南喀喇昆仑山,东北流折西北流,至和田县北与东源玉龙喀什河谷,称和田河。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67: 和阗河 “一源出昌器满达坂北麓,东北流,经和阗城西曰

  • 英芨山

    在今福建南安市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南安县: 英芨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势盘踞数十里, 中峰尖而势差伏, 旁二峰两翼��张, 如鹰振翼,一名鹰山。下有英洋溪,俗名英

  • 邛广都河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续汉书·郡国志》 邛都县,刘昭注:《南中志》曰:县东南数里有水名邛广都河,从广二十里,深百余丈”。

  • 屯溪镇

    即今安徽黄山市。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休宁县:“东南有��厦巡检司,后移于屯溪。”1949年改置屯溪市。1987年改为黄山市。

  • 回蹬关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回蹬山上。《清一统志·楚雄府》:回蹬关巡司“在广通县(今广通镇)西十五里。元末红巾陷中庆,梁王奔威楚,求救于大理,段功率兵攻红巾古田等,追至回蹬关,大破之,即此地”。明、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