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在今西藏拉萨市内玛波日小山上。为梵语之音。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伽山之说。布达拉是佛教徒比喻为印度佛教圣地普陀洛伽之转音。相传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始建宫室。后世屡有修筑。至清顺治二年(1645)达赖五世大加扩建后,始具今日规模。主楼累积十三层,高113米,东西长400余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顶皆涂金,上下楼房万余间。金银浮屠佛像无数,有达赖喇嘛灵塔八座。另有佛堂、寝宫、庭院等,存有大量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极高的雕塑、壁画及元朝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封赐的诏书、印鉴、经文典籍、工艺珍玩等。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中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或译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筑宫城,后毁于兵燹。至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当政时期,先修白宫,后由其总管第巴·桑结嘉措主持扩建了红宫,始具今日规模。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宫体主楼13层,高115.89米,东西长40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楼重叠,气势雄伟,金顶辉煌,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风格。有达赖喇嘛灵塔八座,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光灿烂。各殿堂墙壁绘有题材丰富、绚丽多姿的壁画,工笔细腻,线条流畅。宫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如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礼品和精雕细镂的工艺珍玩,罕见的经文典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卷轴佛画)、法器、供器等。建国后,曾多次维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


猜你喜欢

  • 天保城

    一作天堡城。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紫金山第三峰(即天保山)之巅,紫金山天文台大院内,是太平天国时期为保卫天京修筑的重要军事要塞。当时清军在南京城东孝陵卫一带建江南大营,直接威胁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安全。天保

  • 屏东线

    即台湾铁路屏东线。从高雄至枋寮 (今屏东县南枋寮)。长 56.7 公里。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动工修建,1920年修至潮州,1937年建成。

  • 大月氏

    即月氏由今甘肃河西走廊西迁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以后的名称。西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左右,国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游)。后灭大夏,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肹顿、

  • 方以智墓

    在今安徽枞阳县西北四十八里浮山东麓。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 号曼公。桐城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检讨。明亡,愤而出家,改名大智,字无可,号弘智。明末著名科学家、思想家。死于江

  • 溪口市

    ①南宋宝庆间成村。即今浙江奉化市西北二十六里溪口镇。光绪 《奉化县志》 卷3 《镇市》:《嘉靖志》 有溪口市。②即今浙江龙游县南五十二里溪口镇。清咸丰八年 (1858) 太平军石达开部由此进军遂昌。

  • 杉松铁路

    从沈吉铁路的团林站(今吉林辉南县东北)经辉南至杉松岗。长42公里。日伪于1944年修筑。次年被拆除。

  • 平洋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西北三星镇一带。《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崇明县:平洋沙“旧名半洋沙。其相近者曰马腰沙。弘治十五年土豪施天泰、钮东山作乱,据二沙为梗。事平,改半洋为平洋,马腰为马安。嘉靖三十二年移建县城

  • 清镇军城

    一作清海镇城。在今新疆沙湾县东。《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 “又渡白杨河,七十里有清镇军城。” 即此。

  • 郎郭州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 荥州

    一作荧州。北周改豫州置,治所在虎牢 (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荥阳、中牟、新密、新郑、原阳等市县地。隋开皇初改为郑州。(荥xíng) 北周平齐北豫州置,治成皋县(今河南荥阳市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