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崇龛镇

崇龛镇

北宋乾德五年 (967) 废崇龛县置,属安居县。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民国 《潼南县志》 卷2: 崇龛镇在 “县西南六十里。一名漏孔场”。


在重庆市潼南县西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狮子坡,人口1300。原名隆龛,以境内隆龛山得名,曾为隋隆龛县治所。唐先天元年(712年)因避玄宗李隆基之讳,改名崇龛。1951年建崇龛乡。1958年改崇龛公社。1984年改光辉乡。1993年撤朱家、红星乡并入建光辉镇。2001年复崇龛镇名。产稻、小麦、甘薯、甲鱼。有粮油加工、建材、印刷等厂。梓光公路终此。河通木船。


猜你喜欢

  • 天宁庄

    亦作天林庄。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天林乡。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乡镇》:天宁庄“小镇。城南二十五里由县往府之路”。

  • 奉天省

    清康熙四年(1665)改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光绪三十三年 (1907) 改设奉天省,治所在奉天府 (今辽宁沈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省 (旧柳边西北地除外) 和内蒙古哲里木盟部分及吉林西

  • 固城汛

    即固城仓。今河南淮滨县北二十八里固城乡。旧属息县。《清史稿·地理志》 信阳州息县:“汝水自汝阳入,入新蔡,复缘安徽阜阳界径固城汛。”

  • 大沮水

    即青龙河。在今河北东北部。源出辽西丘陵,西南流入河北境,经宽城、青龙二满族自治县,至卢龙、迁安二县南入滦河。《水经·濡水注》:卢水“出(肥如)县东北沮溪,南流,谓之大沮水,……小沮水又南流,与大沮水合

  • 介山

    ①一名介休山、绵山。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史记·晋世家》:春秋时介子推隐居绵山后,“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 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②在今山西万荣县东南。《汉书·武帝纪》:“朕用事介山,皆有光应。”即

  • 大姑崁

    旧名大姑陷,后改大姑崁,清同治初改名大嵙崁。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

  • 附树州

    亦作附木州。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县境。后废。

  • 双墩集

    即今安徽长丰县南双墩镇。清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3:双墩集“(距城)三十里”。

  • 梅花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镇东卫。治所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北梅花镇。清康熙三年(1664)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北梅花镇。属镇东卫。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

  • 峡门桥

    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湖横乡驻地峡门村。《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峡门桥 “在县西南十三里。又西三里有峡门山,桥因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