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县
西汉置,属珠崖郡。治所无考,当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境。《汉书·元帝纪》:初元三年(前46),“珠崖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崖,救民饥馑。乃罢珠崖”。
旧县名。苏南抗日根据地设。1938年由江苏省丹阳县北部宁镇山区南麓析置,寻即撤销。1943年复设,1945年撤销,仍并入丹阳县。
西汉置,属珠崖郡。治所无考,当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境。《汉书·元帝纪》:初元三年(前46),“珠崖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崖,救民饥馑。乃罢珠崖”。
旧县名。苏南抗日根据地设。1938年由江苏省丹阳县北部宁镇山区南麓析置,寻即撤销。1943年复设,1945年撤销,仍并入丹阳县。
自陕西宝鸡至双石铺(今凤县)。长106.2公里。为陇海铁路支线。1938年建成。1945年被拆除。
青弋江上源之一。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东二十里。源出黄山东麓,北至麻口与舒溪合流。《明史·地理志》 太平县: “南有麻川,与舒溪合流入泾县,为赏溪。” 现为太平湖东口巨流。
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北陵水河。《舆地纪胜》 卷126万安军: 陵柟水,“ 《寰宇记》云,在陵水县东北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82琼州府: 陵柟水 “在陵水县东北一十五里,又名陵栅水”。《清一统志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金置,属泾川县。当在今甘肃泾川县境。
亦作珠利耶、马八儿、顼里、西洋顼里。在今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宋史·外国传五》: “注辇国东距海五里,西至天竺千五百里。”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 (1015),使臣娑里三文来中国,所经航道,记录于 《宋史
即今山东潍坊市北孙家杨孟。1945—1953年为潍北县治。
宋大理置,属谋统府。治所在望德城(今云南剑川县南三里向湖村)。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剑川县。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剑川县南古城堭。属谋统府。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置义督赕千户所,元至元十一年
清置,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南五十里鸭池河滨鸭池乡。为往来通道。旧有外委驻守。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契丹谋会北汉兵寇,“诸部皆不欲南寇,契丹主强之。癸亥,行至新州之火神淀”。胡三省注引宋白曰:“火神淀在新州西。”即此。②亦作大神淀。在今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