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禄县

宜禄县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南三十七里宜路镇。东汉初废。永元中复置。魏晋间废。

②西魏废帝元年 (552) 改东阴槃县置,属新平郡。治所即今陕西长武县。《元和志》 卷3宜禄县:“以县南临宜禄川,因改名。” 北周省入鹑觚县。唐贞观二年 (628) 复置,属邠州。蒙古至元七年 (1270)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郸城县东南。属汝南郡。东汉初废。永元中复置。魏、晋间废。(2)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改东阴盘县置,治今陕西省长武县。“以县南临宜禄川”(《太平寰宇记》)而名。属赵平郡。北周废入鹑觚县。唐贞观二年(628年)复析新平县置。属邠州。元废入邠州。


猜你喜欢

  • 功噶山

    一作功噶尔拉山。在今四川小金县西北。峰峦盘亘, 四时雨雪,险峻异常。《清史稿·温福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征金川,“温福师至功噶尔拉,贼险阻,不得进,别取道攻昔岭,驻军木果木”。

  • 天黄山

    在今广东罗定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西宁县:天黄山“旧属泷水县。《志》云,泷水县西界瑶山凡六十五,此其一也。永乐中,叛瑶归化,后复据险为乱。万历四年,督臣凌云翼破其巢而殪之,境内以宁”。

  • 云龙甸军民府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云龙甸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四十二里旧州。泰定二年(1325)前改州。元初改云龙赕置。治今云南省云龙县西南旧州。元泰定以前改为云龙州。

  • 杨县

    西汉改杨氏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三国魏改为杨国,属平阳郡。西晋复为杨县。北周属永安郡。隋属临汾郡,隋末改为洪洞县。古县名。本春秋晋杨氏县,西汉改为杨县,治今山西省洪

  • 西路左翼后末旗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左翼后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温都尔杭盖南。

  • 大陂流汛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六十八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大壁流“傍山临涧,为入乾(今吉首)大路。征苗时尝设粮台于此”。

  • 正西堡

    清以镇西堡改置,属铁岭县。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北镇西堡镇。《清一统志·奉天府二》“唐王营堡”条下:“正西堡在(铁岭)县西北二十里。”

  • 十方院

    俗称弥勒庵。在今北京西直门南小街。清《日下旧闻考》卷52引《燕都游览志》: “十方禅院,相传为北留庵。万历初,有大力者夺之。于时五台陆公捐资首唱归其直,堂其址。畚筑之余,得残碑尺许,有贞观年月及北留寺

  • 高凉河

    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白坌河。《清一统志·克什克腾》: 高凉河 “在旗 (旧驻地在今克什克腾旗东南瑞芝乡) 西南五十里。蒙古名拜查。源出拜查泊,东北流,入潢河 (西拉木伦河)”。

  • 拱星场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拱星镇。清道光 《绵竹县志》 卷12: 拱星场在 “城东北三十里,与安县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