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雁荡山中。高差约一百九十米。《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乐清县:雁荡山“有大、小龙湫,会诸溪涧水,悬崖数百丈,飞瀑之势,如倾万斛水,从天而下也”。在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马鞍岭西。是中国著名
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南三皇乡。清嘉庆间喇峝巡司驻此。
在今浙江温州市城区北。《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永嘉县: 象浦驿 “在城北,明初置”。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废。
在今浙江嘉善县东北二十四里。《明史·地理志》嘉善县: “东北有清风泾。” 《方舆纪要》 卷91: “清风泾亦曰白牛塘。”
1924年日本占领期间置,属高雄州。治所即今台湾省高雄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高雄市,为台湾省辖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是台湾第二大城市。北、东、南为高雄县境所包,西临台湾海峡南口。面积153
即今山西太原市西王封乡。清设巡检,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设同知。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王封镇。清设巡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设同知于此。
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六十余里。《资治通鉴》: 唐会昌四年 (844),“ (康) 良佺弃石会关,退屯鼓腰岭”。胡三省注: “鼓腰岭当在潞州武乡县北。”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武乡县北。唐会昌四年(844年),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安徽砀山县。西汉属梁国。北魏孝昌元年(525)移治栗县故城(今河南夏邑县),为临涣郡治。东魏兴定中改属马头郡。北齐改属梁郡。唐属宋州。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明洪武初改为夏邑县。
即姑蔑。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余里卞桥南。《春秋》: 隐公元年 (前722),“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杜注: “蔑,姑蔑。”古邑名。又作眛、姑蔑。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左传》隐公元年(前722年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晋熙县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元和志》卷31绵竹县:“境有孝子姜诗泉,故取为名。”大业二年(606)改为绵竹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晋熙县改名,治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