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北节度
唐南诏前期置,治所在宁北城(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二十二里,中所稍东)。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南诏后期改剑川节度。
公元8世纪中南诏置,治宁北城(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中所)。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澜沧江以东,云龙、华坪二县以北地区及四川省盐源、盐边二县地。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败吐蕃,平三浪,破剑川,移治剑川城(今剑川县),改为剑川节度。
唐南诏前期置,治所在宁北城(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二十二里,中所稍东)。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南诏后期改剑川节度。
公元8世纪中南诏置,治宁北城(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中所)。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澜沧江以东,云龙、华坪二县以北地区及四川省盐源、盐边二县地。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败吐蕃,平三浪,破剑川,移治剑川城(今剑川县),改为剑川节度。
即龙须山。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方舆纪要》卷68剑州:龙飞山在“州西百里。本名龙须山”。
①亦名龙门江。在今广西钦州市南龙门港镇。《方舆纪要》卷104钦州:龙门江在“州南六十里。《志》云:安京山之阴有涌沦江,南经州南四十里亦曰罗浮水,又南曰龙门江,两山对峙,形势若门,……嘉靖二十八年,安南
明景泰七年 (1456) 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高台县。《方舆纪要》 卷63高台所: “曰高台者,以其地稍高,控扼戎番之要冲也。” 清雍正二年 (1724) 改为高台县。
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小岱堡。《清一统志·朔平府》:小代堡“在朔州东南”。
北宋置,属安丘县。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里文。近安丘市界。
北魏永熙元年(532)置,为东秦州、陇东郡治。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十六里。西魏改名杜阳县。北周明帝二年(558)迁治今陇县城。大象二年(580)复名汧阴县,仍为陇东郡治。隋开皇五年(585)改为汧源县
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属魏尹。治赵城 (今河北大名县西北)。北周移治孔思集寺 (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属昌乐郡。隋为武阳郡治。唐为魏州治。五代晋改名广晋县。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析馆
南齐置,治所在舞阴县(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建武五年(498)废。
即今山东郓城县南二十六里郭屯镇。清光绪 《郓城县乡土志》: 县重镇有郭官屯。
即今内蒙古卓资县城。1948年置龙胜县治此。1952年改为卓资县。因镇东有山,顶平如桌,故名 “桌子山”,后雅化为卓资山,镇因以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中部、黑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3.6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