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关总管府
元置,属开元路。治所在奚关城 (今吉林珲春市西高丽城村)。《明太祖实录》 卷175: 洪武十八年 (1385) 九月甲申,“女直高那日、捌秃、秃鲁不花三人诣辽东都指挥使司来归。自言高那日乃故元奚关总管府水银千户所百户,捌秃、秃鲁不花乃失怜千户之部人也”。即此。后废。
元置,治今吉林省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一带,一说治今吉林省珲春市西南。后废。明时在此设驿站。
元置,属开元路。治所在奚关城 (今吉林珲春市西高丽城村)。《明太祖实录》 卷175: 洪武十八年 (1385) 九月甲申,“女直高那日、捌秃、秃鲁不花三人诣辽东都指挥使司来归。自言高那日乃故元奚关总管府水银千户所百户,捌秃、秃鲁不花乃失怜千户之部人也”。即此。后废。
元置,治今吉林省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一带,一说治今吉林省珲春市西南。后废。明时在此设驿站。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元和志》 卷21随州唐城县: 唐城山 “在县北三十二里”。
在今西藏定日县 (协嘎尔) 西一百四十里。为藏南重地。清代称定日汛,有重兵驻防。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定日汛岔路有三: 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洛咙边隘; 一西行二日即抵聂拉
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洛水上。《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 (445),拓拔焘攻盖吴,“南如汾阴济河,至洛水桥”。即此。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南洛水上。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攻卢水胡盖吴,自汾阴济
①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文乡南十五里。清同治《河南通志》卷8:九龙泉“泉有九窟,源深莫测。唐开元间旱祷有应,赐名九龙泉”。②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寰宇记》卷28冯翊县:“九龙泉在县东南八里。有九穴同为一注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南。《清 一统志·曲靖府》 “紫溪山” 条引 《府志》: “明洪武二十六年,越州蛮阿资叛据龙窝,沐春讨之,至紫溪败其党,直抵龙窝擒之。”(1)古山名。在今云南省曲靖市东南。明初沐春讨当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附近。《宋书·檀道济传》: 南朝宋元嘉八年 (431),“道济率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即此。约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一说在东阿县境。南朝宋元嘉
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三十八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汝河“发源县南界岭,北流入于汉”。又称南汝河。洪河支流。在河南省东南部。《水经注》:“汝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源出泌阳县北,东北流到遂平县折向东
旧名美笃喇麻寺、美都喇嘛寺。在今四川小金县南山坡上。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重建,四十五年 (1780) 改今名。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北。《晋书·李流载记》:西晋太安间,益州刺史罗尚杀李特,“流与兄子荡、雄收余众,还赤祖,流保东营,荡、雄保北营”。即此。在今四川省绵竹市东北。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益州刺史罗尚袭斩
又名万盛场。即今四川汉源县东九十里皇木镇。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于此设巡司。民国改设县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