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镇县

天镇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成卫、镇虏卫置,属大同府。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改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北部、长城南侧,与河北、内蒙古相邻。属大同市。面积 1631 平方千米。人口20.7万。辖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玉泉镇。西汉在今县北置延陵县,属代郡。东汉废。唐置天成军。辽置天成县,属大同府。元改属兴和路。明初废天成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天成卫;正统十四年(1449年)徙镇虏卫于此。清顺治三年(1646年)并天成、镇虏二卫为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天镇县。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8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并入阳高县。1961年恢复天镇县,仍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93年属大同市。地处大同盆地东北端。南洋河、北洋河、红塘河、三沙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豆类、甜菜为主。矿产有铅、锌、铁、银、金、云母、长石、泥炭、褐煤、石墨等。工业有采矿、化工、造纸、机械、冶金等。京包铁路和张大、天走、天阳公路经此。古迹有慈云寺、南高崖古脊椎哺乳动物化石群等。


猜你喜欢

  • 水尾城

    在今越南西北部老街市。《方舆纪要》卷112归化府:水尾城“在州西南,交趾之水尾州也,与云南老挝宣慰司接界。《志》云: 自水尾州至老挝司城五百六十七里。宣德二年,沐晟由云南进讨黎利,至水尾县之高寨。贼水

  • 特洞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清一统志·黎平府》: 特洞山 “在府城东洪州司西南五十里”。山上有特洞寨。

  • 七级镇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方舆纪要》卷33阳谷县“阿泽”条下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下二闸而得名。(1)在河北省威

  • 金子矶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五里樊口。明置巡司于此。清移于金牛镇。

  • 揭岭

    即揭阳岭。今广东揭东、揭西县北莲花山东支。《明史·地理志》 揭阳县: “西北有揭岭。” 《方舆纪要》 卷103揭阳县: 揭阳岭在 “县西北百五十里。……亦曰揭岭”。

  • 陈墅河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陈墅河在“府东二十五里。南枕运河,北接三山港”。

  • 荣德山

    一名老君山。在今四川荣县东北三十五里。《元和志》 卷33旭川县: 荣德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寰宇记》 卷85旭川县: 荣德山 “在 (荣)州东北四十二里。其山在川谷之中,独拔五百余尺,中有老君祠

  • 棫林

    ①西周郑国都城。即今陕西华县。《史记·郑世家》: 郑桓公友 “初封于郑”。《索隐》: “郑,县名,属京兆。秦武公十一年 ‘初县杜、郑’ 是也。又《系本》 云: ‘桓公居棫林,徙拾。’ 宋忠云: ‘棫林

  • 中都场

    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中都镇。清乾隆《屏山县志》卷1:中都乡在“县西二百五十里。有中都、会隆二场”。

  • 塔拉噶尔

    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塔尔加尔。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塔拉噶尔 “在伊犁郭勒南,阿里玛图东四十里,逾一支河至其地。地有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