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卫
明弘治七年(1494)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西侧。《方舆纪要》卷117大罗卫:“州境旧为荒原,弘治中置州及卫,得古碑曰大罗城, 因以名卫。”清康熙八年(1669)废。
明弘治七年(1494)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西侧。《方舆纪要》卷117大罗卫:“州境旧为荒原,弘治中置州及卫,得古碑曰大罗城, 因以名卫。”清康熙八年(1669)废。
北宋置,属常宁县。在今湖南常宁县东南七十里铜盆岭。熙宁六年 (1073) 废。
确址待考,当在今甘肃永靖县北黄河上。《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元年 (376),前秦灭前凉,遣梁熙 “济自清石津,攻凉骁烈将军梁济于河会城”。古津渡名。今地不详,约在今甘肃省永靖县北黄河上。东晋太元元年
①南朝梁置,为南郢州治。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潢川县南)。隋开皇初废。②南朝梁置,属北江州。治所在光城县(今湖北黄陂县北)。北齐废。南朝梁置,治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隋开皇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故名。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原阳、中牟、叶县以西,崤山、熊耳山以东,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乾元元年 (758)
在今浙江嘉兴市南。《方舆纪要》 卷91嘉兴府: “练浦塘在府南二十五里,与横塘、长水塘相通。相传春秋时吴王练兵处也。”
明洪武初置,属清远卫。治所在南雄府 (今广东南雄县)。后废。
①东汉灵帝刘宏避讳改弘农郡置,治所在恒农县 (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西晋复为弘农郡。十六国前秦移治陕城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 (466) 避讳又改为恒农郡。太和十一年
清初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置,为内地十八省之一。治所在杭州府 (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今除嵊泗县外的浙江全省。1953年嵊泗县由江苏划入,遂成今浙江省境。简称浙。在中国东部沿海。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
又名大父山、大府山。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北。 《水经·沔水注》:洞水“出安昌县故城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清一统志·襄阳府一》:大阜山“在枣阳县东六十里。一名大父山”。(1)古山名。在今山东省临
即今湖南洞口县东四十四里石江镇。镇东峭石壁立,溪水沿崖东流,故名石下江。清道光《宝庆府志》卷71:石下江市“店户约二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