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昭寺

大昭寺

即大招寺。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大昭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据藏史《贤者喜宴》记载:“赞普松赞干布时建立了逻娑白哈尔……”逻娑即今拉萨;白哈尔,即大昭寺的古称。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内有经堂、佛殿、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等。主殿坐东向西,殿高四层,上覆金顶,辉煌壮观。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半圆雕塑。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正殿有大木柱20根,柱上斗栱架梁浮雕精美,有人物、天鹅、象等。殿堂及四周回廊满布藏式壁画,绘有《大昭寺修建图》、《文成公主进藏图》等,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大殿主供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佛像,配殿供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塑像,仪态生动大方。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等古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 昭 寺


猜你喜欢

  • 圭江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为绣江(北流江)上游。《清史稿·地理志》 北流县:“圭江出县东南。有二源:一石梯水, 出大云岭;一双威水, 出双威山,至三口铺合流曰圭江,西北流,思贺江自陆川东北流注之。右受蠄蜍河

  • 闰盐县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并普乐、闰盐二州置,为柏兴府治。治所即今四川盐源县。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废入柏兴州。古县名。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合闰盐、普乐两州置,治今四川省盐源县东北卫城。属

  • 五回山

    又名五回岭、五虎岭、广昌岭。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与满城县接界。《水经·滱水注》:徐水“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世谓之广昌岭,岭高四十余里,二十里中委折五回,方得达其上岭,故岭有五回之名”。又称广昌岭、青岭

  • 金剑县

    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南。《寰宇记》 卷154: 金剑故城,“一号金柳城,即前凉曾为金剑县于其中”。后废为金柳城。

  • 长治县

    明嘉靖八年(1529)置,为潞安府治。治所即今山西长治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1973年移治韩店镇(即今长治县)。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属长治市。面积483平方千米。人口3

  • 郪丘

    ①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东阿县境。《春秋》: 文公十六年 (前611),“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郪音西。《公羊传》 作 “犀丘”,《谷梁传》 作 “师丘”。郪、犀、师三字古音皆近,可通假。②

  • 乌拉特后旗

    俗称东公旗。清顺治五年(1648)建旗,属乌兰察布盟。治所原在铁柱谷(蒙古名哈达马尔,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哈德门口子)。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20世纪30年代迁治管家窑子(今乌拉特

  • 白雉山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十五里。《清一统志·平定州》: 白雉山“周二十四里, 旧有晋王庙。《风土记》:晋主李克用与嗣昭过此获白雉,因名”。②一名白紵山。在今湖北鄂州市南五十里。《寰宇记》卷112武昌县:白

  • 八岔沟镇

    一名八岔子,又名岔沟。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岔沟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海城县图:东南有八岔沟。

  • 玉女冈

    又名玉女峰。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六十里,内有玉女台。《寰宇记》卷109袁州萍乡县:玉女冈“按,顾野王《舆地志》云, 玉女冈去州西陆路九十里,(县)东六十里。其墩天气若雨,即涌出石间五色玄云之气,百姓咸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