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镇
即今湖北罗田县东北僧塔寺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湖北罗田县东北僧塔寺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明洪武八年 (1375) 改显州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清雍正十二年(1374) 改为宁海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属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境相当今辽东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郑家沟西南鼎足山上。旧籍多记载为齐桓公小白和齐景公杵臼之墓。《史记·齐太公世家》 集解引《皇览》曰:“桓公冢在临菑城南七里所菑水南。”又曰:“景公冢与桓公冢同处。”但1984年经过
北宋宣和三年 (1121) 改龙川县置,为循州治。治所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佗城镇北。南宋绍兴元年 (1131) 复为龙川县。
又名安济桥、大石桥。在今河北赵县南五里洨河上。隋开皇年间,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为我国现存古代大型单孔石拱桥。桥长64.4米。桥拱肩敞开,在大桥的拱肩上,各建两个小拱,桥身构思精巧,既减轻重量,又利于排
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界。《水经·河水注》:高平川水“又北, 自延水注之。水西出自延溪,东流历峡,谓之自延口,在(高平)县西北百里,又东北径延城南,东入高平川”。
战国秦邑。即今陕西蒲城县东南重泉村。《史记·秦本纪》: 简公六年 (前409),“城重泉”。《正义》: “ 《括地志》 云: 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 后改置重泉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即今
即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清宣统元年(1909) 于此置桦川县,二年因水患移治悦来镇。1937年置佳木斯市。
亦作万家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清一统志·太平府》:李阳冰宅“在当涂县东南。今为万佳山”。
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古为南安县驻地。民国《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以木栅为城,因名。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集镇名。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南隔怒江与缅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寰宇记》卷100南剑州将乐县:天阶山“在县南二十里。《建安记》云,山下有宝华洞,即赤松子采药之所。洞中有泉,有石燕、石蝙蝠、石室、石柱、石臼、石井。俗云,其井南通沙县溪,复有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