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池水
即夏水池。在今山西归汾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41平阳府: “夏池水在府西南三十里,流合晋水入汾。”
即夏水池。在今山西归汾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41平阳府: “夏池水在府西南三十里,流合晋水入汾。”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 置,属歙州。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天祐中移治弦高镇(即今婺源县)。《元和志》 卷28歙州: 婺源县 “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宋宣和后属徽州。元元贞元年 (12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置,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蕉溪镇。《清一统志·镇远府》: 焦溪关“在府城东三十里”。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临巢湖。《明史·地理志》 无为州巢县: “西南有焦湖巡检司。”
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过浴山在“县(今寿昌镇)北十八里。下有龙潭”。
亦作佐法儿。在今阿拉伯半岛东南岸阿曼的佐法儿一带。《明史· 外国传七》: “祖法儿,自古里西北放舟,顺风十昼夜可至。永乐十九年遣使偕阿丹、剌撒诸国入贡,命郑和赍玺书赐物报之。”
唐置羁縻州,属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唐梅村。《清一统志·保定府》: 唐湄店 “在唐县西北四十里,路通倒马关,南北山路崎岖。本朝康熙三年设兵防守,后移镇关厢”。
1949年以喀喇沁右翼旗改名,属热河省。治所在公爷府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驻地锦山镇)。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69年划归辽宁省。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属赤峰
西魏改莲勺县置,为汉东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隋属竟陵郡,大业末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郢州。贞观元年 (627)废。古县名。西魏改莲勺县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为汉东郡治。隋大业
1929年由历城县析置,为山东省会。治所即今山东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在山东省中西部。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8177.2 平方千米(市辖区3257.9平方千米)。人口582.6万(市辖区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