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塘头镇

塘头镇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五十里塘头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江都县东北有塘头。民国 《江都县续志》 卷1: 里河津渡有 “塘头镇”。


(1)在江苏省江都市东部、老通扬运河两岸,东邻泰州市海陵区。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塘头,人口2300。镇以驻地命名。传明代于姓居此,以鱼(于)不离水取今名。1949年为塘头乡。1958年后属宜陵、郭村公社。1962年析建塘头公社,1983年复乡,1999年置镇。2000年二姜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大豆、蚕茧等。有木工机械、五金、服装、建材等厂。328国道等公路经此。新通扬运河通航。(2)在贵州省思南县南部。面积109.9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矿头街上,人口1.2万。地势低洼,水势平缓,形成河塘,因名。明置苗民长官司(治所在今尧民里),清废。1915年由石阡划入思南县。1935年置塘头镇,1937年更名唐乔镇,1953年复名塘头镇。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置唐乔镇,1992年改今名。塘头坝子是省内较大坝子之一。产稻、油菜籽、小麦、烤烟。是省内最早开发双季稻种植的地区,省油料科研所驻此。编织草席为传统手工业品。为石阡河下游水路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思石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莲阳铺

    又作南阳铺。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十里。清有千总驻防。

  • 封兴县

    东晋置,属晋康郡。治所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南朝梁属梁信郡。隋属封州,大业初废入封川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后又废。古县名。晋末置,治今广东省封开县东北。属晋康郡。南朝宋改属苍梧郡。隋大业初废

  • 陈家场

    ①即今四川资中县南陈家乡。清光绪《资州志》卷3:陈家场“在州南七十里”。②即今四川开县西南陈家乡。清咸丰《开县志》卷3:陈家场“距城八十里”。③即今四川南川市西南南平镇。民国《南川县志》卷2:陈家场“

  • 仁州

    ①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废赤坎戍置,治所在赤坎城(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仁和集;一说在今泗县西南)。北魏辖境相当今安徽怀远、固镇二县地。隋大业初废。②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夏丘县(今安徽泗县)。

  • 靖港市

    古为沩口戍。即今湖南望城县北二十里湘江西岸靖港镇。旧置分销盐局,又有舢板巡防分驻。《清史稿·曾国藩传》 载: 清咸丰间,太平天国军攻湖南,“陷湘潭,邀击靖港”。曾国藩军败,“国藩愤投水,幕下士章寿麟掖

  • 海丰 (豐) 镇

    金置,属盐山县。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

  • 麻龙县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为麻龙州治。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东五十里。二十七年 (1394) 后废。

  • 山坡

    亦名山陂。即今湖北武昌县南六十里山坡乡。清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武昌府》:山坡巡检司“在江夏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旧系马驿,本朝乾隆二十七年改设巡司”。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清乾隆

  • 春秋齐邑。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管子·小匡》:“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社丘以卫诸夏之地。”战国属魏。《史记·魏世家》:文侯二十五年(前421),“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水经·浊漳水注》:“

  • 连南县

    1942年改安化管理局置,属广东省。治所在吉田(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以在连县之南而得名。1940年迁三江镇(今连南瑶族自治县)。1953年改设连南瑶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连南瑶族自治县。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