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陂
在今河南南召县北。《方舆纪要》卷51南召县载:明正德中,农民起义首领刘三“为官军所败,走死于土地陂”。即此。
在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北。明正德中,刘三被官军所败,走死于此。
在今河南南召县北。《方舆纪要》卷51南召县载:明正德中,农民起义首领刘三“为官军所败,走死于土地陂”。即此。
在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北。明正德中,刘三被官军所败,走死于此。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鄢陵县地。大业初废。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尉氏县 (今河南尉氏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尉氏、鄢陵、扶沟等县地。
1946年由依兰县刁翎镇、三道通一带析置,属合江省。治所在刁翎镇(今黑龙江林口县西北刁翎镇)。1949年1月撤销,并入林口县。旧县名。东北解放区设。1947年由依兰县析置,治刁翎镇(今黑龙江省林口县北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红螺岘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古虹螺山寨“在府治西五十里。……土人相传疑渤海时建。《通志》:其遗墟周二里三百三十四步,有门三,今圯”。
一名仍仲宁翁结巴寺。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1447)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根敦珠巴主持兴建。班禅四世以后为历世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扎什伦布寺”,藏
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七十里,当入闽之路。《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贵溪县:义泉井“行者至此多渴,里人徐氏凿井引泉,作亭其上, 人赖其利”。
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之抚远水道。清光绪《吉林通志》 卷22: 混同江 “又北而东受乌苏里江支渠之水,所谓通江也,又东北百里许乌苏里江自南来会”。民国 《依兰县志》 卷1: 耶字碑 “后又被俄人私移于通
又名梁门。战国赵地。在今河北徐水县西易水之北。《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247),“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又《水经·易水注》:易水“南径武遂县南,新城县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津北对长城门,
一名亮中河。在今辽宁昌图县西北。明《全辽志》 卷1: 亮子河在 “(开原) 城西五十里。源出城东北枪杆岭,西流入辽河”。
在今广西那坡县南一百八十里。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 “在小镇安西南。相近有剥淰隘”。即今云南省富宁县东北剥隘。清时设兵防守于此。
①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分水山下,地当浙、闽之冲。《明史·沐英传》:“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即此。②一名大关。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与江西铅山县接界。地当江、闽襟要, 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