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銮寺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原名空王灵溪寺。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敕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题记,明清均有修葺。寺内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原名空王灵溪寺。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敕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题记,明清均有修葺。寺内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
亦作不花剌、卜哈儿。西辽属地。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元史· 太祖纪》: 十五年 (1220),“帝克蒲华城”。元耶律楚材 《西游录》:“寻思干之西六七百里有蒲华城,土产更饶,城邑稍多。”又作卜哈儿
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北齐书·幼主纪》: 周师渐逼,太上皇至青州,即为入陈之计,“与长鸾、淑妃等十数骑至青州南邓村,为周将尉迟纲所获”。即此。在今山东省临朐县西南。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将军尉迟勤
亦作汎河城。明正统间建,为汎河千户所治。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南三十里凡河镇。《明史·地理志》 铁岭卫: “范河城在卫南,亦曰汎河城,正统四年置汎河千户所于此。”
或作上孟引。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清《乾隆内府舆图》作上孟尹。傣语“勐”为地方,“允”为城,意即上城。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麟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清顺治十年 (1653) 改岩门砦置,属黄平州。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东南岩门司。后废。
即拉里。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北嘉黎。清 《西藏图考》 卷3: 拉里 “ 一作喇里”。
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湖横乡驻地峡门村。《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峡门桥 “在县西南十三里。又西三里有峡门山,桥因以名”。
即今辽宁昌图县北鹭树镇。 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昌图府: 鹭树 “在府城东北六十里”。 民国 《昌图县志》 卷1: “7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位于隐波暗沙西南约3海里。为一马蹄形环礁,长17公里。礁湖水深4—11米,西北端有水深5米的礁滩。1947年公布名称为海安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