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集
即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南二十五里周村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永年县图: 西有周村。
即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南二十五里周村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永年县图: 西有周村。
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二里。《元和志》卷31双流县: “宜城山在县南十二里。出紫草。”《寰宇记》 卷72双流县: “宜城山在县东南一十里。李膺 《益州记》 云: 宜城山在牛饮水南三十里。”
即今河南淮滨县西北五十八里防胡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五年 (1855) 五月,清军进至包信集,材其贤走 “集东三十里之黄胡店”。
即今河南获嘉县南三十二里亢村镇。清置驿丞及巡司于此。
清光绪十七年 (1891) 置班洪土都司,属镇边直隶厅。治所在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五十四里班洪。傣语 “班” 为坪,“洪” 为榕树,意即榕树坪。1934年改班洪总管。后废。
1913年改英吉沙尔厅置,属新疆喀什噶尔道。治所即今新疆英吉沙县。清祁韵士《西域释地》: “英吉谓新,沙尔城也。以新立此城名之。” 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
①西魏置,属淯阳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境。北周废入黄土县。②即上甲县。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夹河镇。《隋书·地理志》 西城郡黄土县:“并赤石、甲、临江三县入焉。”即“上甲县(1)”。
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大通河畔。《水经·河水注》: 浩亹河 “东南径西平之鲜谷塞尉故城”。即此。
清初改忠路安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雍正十三年(1735) 废。清初改忠路安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利川市西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
北周天和中置,属龙涸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寰宇记》卷81交川县:“以其地通胡越道路,东西相交以名县。”隋属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属松州。天宝元年(742)属交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属
在今陕西岚皋县西南。《清一统志·兴安府》 “毛坝关” 条下: “又有构坪、寺溪二关,在府西南四百里。皆在紫阳县 (今属岚皋),与四川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