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吴州

吴州

①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吴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又置吴州。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昆山二市以南,上海市嘉定、奉贤西南,浙江长兴、安吉、桐庐以东,富春江以北地区。隋平陈改名苏州,大业初又改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废。

②南朝梁承圣二年(553)置,治鄱阳郡(治今江西波阳县)。陈光大元年(567)废。

③北周大象中改东广州置,治所在广陵县(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辖境相当今江苏洪泽湖以东,江北淮南地区。隋开皇九年(589)改名扬州。

④隋开皇九年(589)改东扬州置,治所在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浦江县除外)、曹娥江、甬江流域。大业元年(605)改名越州。

⑤唐武德三年(620)置,治所在吴陵县(今江苏泰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泰州、姜堰二市地。七年(624)废。


(1)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苏州、昆山二市以南,上海市嘉定、奉贤二区以西南,浙江省长兴、安吉、桐庐等县以东,富春江以北地区。大宝元年(550年)废,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名苏州。大业初又改吴州,三年(607年)改吴郡。(2)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年)置,治鄱阳郡(治今江西鄱阳县)。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信江、乐安江、昌江流域。陈光大元年(567年)废。(3)北周大象中改东广州置,治广陵县(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上)。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洪泽湖以东的江北淮南地区。隋开皇九年改名扬州。(4)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东扬州置,治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市)。辖境同越州。大业初改名越州。(5)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吴陵县(今江苏泰州市)。七年废。


猜你喜欢

  • 奇富州

    亦作哥富州。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安沛西北。后废。唐置,治今越南安沛省镇安附近。属安南都护府。后废。

  • 王园寺

    东晋高僧罽宾创建,即今广东广州市光孝寺。

  • 沿河祐溪长官司

    明洪武七年 (1374) 改沿河祐溪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永乐十二年 (1414) 属思南府。清废。

  • 龙登山

    ①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南。《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龙登山在“县东百里。上有虎跳岭,双峰并峙,顶有井泉,四围石壁崭岩,有二路可通。正德八年盗起,义兵屯此,为一方保障”。②在今四川綦江县西,接江津市界。《舆

  • 北麂山

    即今浙江平阳县东北麂山列岛。明《郑和航海图》作“东洛山”。民国《瑞安县志》卷3载:“北麂山高167.7公尺,一名北岐山,又名东洛山。前清乾隆年间,海盗蔡牵盘踞,抗拒提督李长庚之师。今山中之大校场、小校

  • 平甸河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115新平县:平甸河“在县东十里。众流所汇”。

  • 布裕尔噶珊

    亦名布育里。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北部特利延格特角北小河河口南岸。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口北部有“布育里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入海处

  • 宛水

    即菀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6浚县: 宛水在 “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 淇水南历枋堰,又东有宛水合焉。其上流有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并为二水,一为天井沟,一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

  • 护国寺

    又称西寺。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始建于元至元朝,初名崇国寺。明宣德四年(1429)改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1472)改称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改名护国寺。

  • 绥安溪

    在今福建漳浦县南。《方舆纪要》 卷99漳浦县: 绥安溪 “在县南四十里,东流合李澳川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