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石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金莲池上。横卧寺内,石长六尺,上镌唐李冰阳篆文“听松”二字。皮日休《惠山听松庵》诗:“松子声声打石床”, 即此。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金莲池上。横卧寺内,石长六尺,上镌唐李冰阳篆文“听松”二字。皮日休《惠山听松庵》诗:“松子声声打石床”, 即此。
从今辽宁黑山县北新立屯,西经阜新,西南至义县。全长131.5公里。日伪于1935—1937年修建。自辽宁省新立屯(属黑山县)经阜新至义县。长131千米。1935—1936年建。为开发阜新煤矿而建,并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额尔古纳河南岸永安山村。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室韦县:永安山在“县北四百六十里,一峰中出,群山环抱,其北为永安喀伦”。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大鳙水“出大鳙山,溉田六十余顷,西北流入斜水。《志》云,大鳙与芙蓉峰水并入绣水。盖斜水合于大鳙矣”。《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鳙水“源出大鳙山。山有二
指十六国北燕,都黄龙城 (今辽宁朝阳市)。《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十二年 (435) 春正月,“燕王数为魏所攻,遣使诣建康称藩奉贡。癸酉,诏封为燕王,江南谓之黄龙国”。胡注: “以其都和龙也。”
在今山东费县西。《左传》: 哀公十四年 (前481),司马牛卒于鲁郭门之外,“葬诸丘舆”。杜注:“泰山南城县西北有舆城。” 即此。
即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八年(1375)改大同都卫置,治所在白羊城(今山西大同市西一百四十里),二十五年(1392)徙治大同府(今大同市)。领今山西省北部诸卫所。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北二十里,河北镇东南大石河东岸。明于此置巡司。
即今四川绵阳市西北石马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0绵州:石马堡“在州西北三十里古石马镇,松、维要道”。嘉庆五年修筑。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
即今陕西佛坪县治。清于此设巡司。1925年佛坪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