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姜姓。在今山东莒南县东北。春秋初为莒国所灭。《春秋》:隐公二年(前721),“夏五月,莒人入向”。即此。

②周畿内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向。”《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周桓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有“”。《水经·济水注》:天浆涧水“出轵南睪、向城北”。又引《竹书纪年》曰:“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

③春秋吴地,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左传》:襄公十四年(前559),“吴告败于晋,会于向”,即此。

④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五十里。《左传》:襄公十一年(前562),诸侯伐郑“师于向”。即此。


(1)古国名。西周封国,姜姓。在今山东省莒南县东北。春秋初为莒国所并。《春秋》隐公二年(前721年):“莒人入向。”即此。(2)古邑名。(1)春秋时周畿内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南。《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向。”(2)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左传》襄公十一年(前562年):“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即此。(3)春秋吴邑。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左传》襄公十四年:“吴告败于晋,会于向。”即此。西汉置向县。


猜你喜欢

  • 万峰山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2唐崖长官司:万峰山“在司境。亦曰杉篁峒。顶有池,流为杉篁、杉碧、垒子等溪”。

  • 板桥堡

    ①北宋政和六年 (1116) 置,属泸州。在今四川江安县南一百里板桥场。②明置,属甘州后卫。即今甘肃临泽县东北板桥乡。《方舆纪要》 卷63甘肃镇: 板桥堡 “在镇西北二百里。向属甘州后卫官兵戍守。嘉靖

  • 春秋莒邑。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后入鲁。《左传》: 昭公十年 (前532),鲁 “平子伐莒,取郠”。古邑名。春秋莒邑,后属鲁。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左传》昭公十年(前532年):鲁“平子伐莒,取郠”,即此

  • 五名山

    即今湖北红安县东南五云山。《清一统志·黄州府一》:五名山“在黄安县东南二十里。其阴列山如屏,其阳凹嵌如屋,迤而西,有峰如盖,群山合沓,状如窝然。俗因名天窝。林泉木石最为幽胜,中有腴田十余亩,窝内隆冬不

  • 虾蟆塘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绥芬河下游东岸双城子南。清属宁古塔副都统。清曹廷杰 《西伯利东偏纪要》: “虾蟆塘在双城子东南八十三里强,即俄里三十七里。东南距海参崴俄里五十九里。其处为绥芬河入海门户,扼海参崴陆

  • 万寿桥

    即今福建福州市区八一七南路与中洲间的解放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1322)落成。《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万寿桥“在府南,跨南台江上,长三百余丈,石梁水门三十有九。元大德七年建。明成化后屡经

  • 湘鄂铁路

    从今湖南长沙东站至湖北武昌徐家棚。长365公里。为粤汉铁路的一段。1912年动工修建,1918年建成。

  • 永始县

    南朝宋置,属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德庆、郁南、罗定等市县境。隋开皇中废。

  • 彩烟镇

    在今浙江新昌县南彩烟山下。《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新昌县: 彩烟镇 “在县南彩烟山下。宋置巡司。明初因之,后废”。

  • 黄庄镇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七十里黄庄乡。道通宁河县芦台。清乾隆 《宝坻县志》 卷6: 东南 “著名者则有黄庄”。(1)在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东南部。面积101.3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