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五代唐同光元年(923)藏王后裔尼玛衮逃至阿里札布让、托林一带,为阿里王。其幼子德尊衮于北宋初年据象雄,建古格王国。直到公元1630年阿里僧俗人民暴动,推翻了古格王朝统治。古格王国遗址至今犹存。遗址占地18公顷,三百余座房屋依山而建,组成雄伟的建筑群。建筑群内部修有四通八达的地下暗道。遗址的主体建筑是寺庙和王宫。保存完好的寺庙有白庙和红庙。白庙建在最下层,坐北朝南;红庙在白庙上方,坐西朝东。王宫在山顶,是遗址内最大的建筑。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札布让区象泉河畔土山上。10世纪前半期,吐蕃赞普达玛后裔吉德尼玛衮,在奴隶平民大起义中西逃阿里,其子德祖衮在札达县札布让、托林一带建立古格王国。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达600余座,形成一组庞大的古建筑群。下部有地道相通,外围有石基城墙,城角均设有碉堡。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色彩鲜艳的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人像和壁画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遗址周围还有铁盔甲、马甲、盾牌、箭镞等文物,以及一条由石块垒成的长约2千米的水渠故道。是研究西藏历史和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路通山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87元江军民府: 路通山 “旧名马笼山。北瞰礼社江,高峰千仞,蔽亏日月”。一线羊肠,通临安路。

  • 云林

    在今江苏金坛市南。《清一统志·镇江府二》:云林“在金坛县南八里西瑶村。《县志》:明于玉德建,内有三十六景,泉池山石,巧嵌玲珑,为觞咏之地”。

  • 九龙渠

    一名代龙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西晋泰始七年(271)在五龙渠故迹之西开凿。《水经·谷水注》 称:“代龙渠即九龙渠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三国魏修千金堨,开沟渠五,谓之五龙渠。至西晋,大

  • 章揭拔

    西藏古代族部名。即章求拔。约当今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中。《新唐书·西域传》: “章求拔国,或曰章揭拔。” 地当吐蕃西南之悉立部落之西南。

  • 蔡锷墓

    在今湖南长沙市岳麓山白鹤泉上方。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9年留学日本,1900年回国,准备在汉口发动武装起义,事败再渡日本,改名锷,以示投笔从戎的决心。1903

  • 公井镇

    北周武帝时置,属富世县。在今四川自贡市西十里贡井。唐武德元年(618)升为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降为镇,属荣德县。

  • 雀桑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年 (385),秦王苻坚与西燕主慕容冲 “战于雀桑,又破之”。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年)秦王苻坚破西燕主慕容冲于此。

  • 鄱阳山

    初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唐改今名。《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鄱阳县: 鄱阳山 “俗相传谓之石印,即鄱阳山是也”。

  • 溪州

    ①唐天授二年 (691) 置,治所在大乡县(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辖境相当今湖南永顺、保靖、古丈、龙山等县地。五代晋天福五年 (940)移治今湖南古丈县东北会溪坪,称为下溪州。元初废。②北宋大观元

  • 琅槐县

    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一百十里。东汉省。《水经·济水注》: 济水“东历琅槐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 曰: 博昌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故县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北。属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