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甸镇
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六十八里双甸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如皋县东有“双甸”。
在江苏省如东县西南部、江海河两岸。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甸,人口1万。清名双甸,又名双店。1912年定今名。1949年为宗奎乡,1956年双北乡并入。1958年改公社。1959年以驻地名改双甸公社。1983年改设双甸乡,1986年置镇。2000年双南乡、石甸镇并入。产稻、小麦、棉花、豆类和蚕茧、淡水鱼等。有纺织、光学仪器、化工、染料、建材等厂。黄如掘等公路经此。
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六十八里双甸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如皋县东有“双甸”。
在江苏省如东县西南部、江海河两岸。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甸,人口1万。清名双甸,又名双店。1912年定今名。1949年为宗奎乡,1956年双北乡并入。1958年改公社。1959年以驻地名改双甸公社。1983年改设双甸乡,1986年置镇。2000年双南乡、石甸镇并入。产稻、小麦、棉花、豆类和蚕茧、淡水鱼等。有纺织、光学仪器、化工、染料、建材等厂。黄如掘等公路经此。
在今湖北浠水县西七十里巴河镇。《水经·江水注》:巴水“又南径巴水戍”。即此。
亦名西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五云门外。《越绝书》卷8:“今北坛利里丘土城,句践所习教美女西施、郑旦宫台也。”
①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古城子乡附近。东汉属辽东属国。东汉末废。《水经·大辽水》: 大辽水 “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又东南过房县西”。即此。②明洪武十年 (1377) 改房州置,
即今云南广南、富宁两县之西洋江,流入广西境。元代称昔阳江,见 《招捕总录》。
清康熙中改冕山千户所置,属建昌道。即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设游击驻防。
又作九弓桥或九公桥。即今湖南邵阳县东北三十六里九公桥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邵阳县图:县西南有九工桥市。
即碣石宫。战国燕筑,在今北京城西南。唐陈子昂 《燕昭王》 诗: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明万历中建,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涑水河上。《清一统志·蒲州府一》:观底桥“在临晋县(今临晋镇)东南二十里”。
西晋泰始初置,属冀州。治所在安平县(今河北安平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县市地。北魏改为博陵郡。西晋置,治安平县(今属河北)。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县市地。
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西南四十里。《寰宇记》 卷20文登县: “铁官山在县西百四十里。按此山去牟平县百里。锢铁之处犹存。汉置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