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厌次县

厌次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陵县东北神头镇。相传秦始皇东游,厌气于此,故名。汉高帝六年(前201)封功臣爰类为侯邑。不久改富平县,属平原郡。东汉明帝复改厌次县,移治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西晋属乐陵国, 移治马岭城(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北魏属乐陵郡。北齐废。

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棣州。治所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四十里先棣州。大业初属渤海郡。唐为棣州治。五代梁徙治南旧州城(今惠民县东南五十余里)。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随州徙八方寺(今山东惠民县)。明洪武元年(1368)省厌次县入州。


古县名。(1)秦置,治今山东省陵县东北神头镇;一说治今惠民县东桑落墅,东汉始移治桑落墅。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功臣爰类为厌次侯,即此。后改为县,东方朔为此县人。宣帝改为富平县。属平原郡。东汉明帝复改为厌次县。建安十八年(213年)改属乐陵国。西晋移治马岭城(今山东阳信县东)。为乐陵国治。北魏属乐陵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2)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辛店乡先棣州村。属棣州,大业时属渤海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后为棣州治。五代梁徙治今惠民县东南清河镇古城马村。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又徙治今惠民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


猜你喜欢

  • 东广汉郡

    三国蜀建兴二年(224)分广汉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广汉县(今四川射洪县南柳树镇)。一说治所在郪县(今三台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中江、遂宁等市县地。西晋初改置广汉郡。

  • 圈子堡

    清建城堡。在今河北枣强县西南二十五里卷子乡。

  • 龙洞铺

    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十里。《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叛攻贵阳,巡抚王三善引兵赴救,“遂夺龙里。邦彦闻新抚自将大兵数十万,惧甚,遂退屯龙洞”。即此。

  • 青山汛

    ①清置,属兴仁县。即今贵州普安县南青山镇。有把总驻防。②即今江苏仪征市西青山镇。南濒大江,西连六合县。清时有守备驻此。

  • 达隆堡

    北宋庆历五年(1045)置,属秦州。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北境。

  • 小觅出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小现礁。1935年命名小觅出礁。1947年改名小现礁。

  • 注滋口市

    俗称锯齿口、锯子口。即今湖南华容县东南五十三里注滋口镇。清光绪 《华容县志》 图: 东南有注滋口。

  • 八家镇

    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北怀德镇。清光绪三年(1877)于此置怀德县。《清史稿·地理志》 怀德县:“旧名八家镇,初属开原,同治五年划归昌图,设分防经历,光绪三年,改置县,隶府。”

  • 兴和县

    1912年改兴和厅置,后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1928年划归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邻接河北、山西两省。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3499 平方千米。

  • 拱州

    ①唐显庆元年 (656) 以钵南优浪恐部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东南境或红原县南境。后废。②北宋崇宁四年 (1105) 析开封、应天二府置,治所在襄邑县 (今河南睢县)。辖境相当